项昭宁做梦。她梦中有一个看不清容貌男子和一个同样看不清容貌女子。
宁静山村炊烟袅袅,男子清瘦身影自山下下来,削瘦肩膀背着两捆柴火,压得他脊椎突起,背部微微弯曲下来。他似乎走不动了,于是停下脚步,伸出袖子擦了擦额头汗,却并没有放下柴火。项昭宁想,他应该是怕一旦放下来,就再也没有力气背上去了吧。
这时候离村子并不远了。村里有人走出来,看见背着柴火下山男子,便道:“阿信,你救回来那个女人醒了!”
男子急步走过去,声音里充满惊喜:“醒了?我去看看。”说着又赶紧往村里走,仿佛忘了身上柴火有多重。
那个与他说话另一个男子叫道:“哎哎,阿信,你别走这么,我帮你背柴啊,那家伙重,你一个读书人怎么能干得了这样粗活……”说着追过去麻溜儿地将他身上柴火卸下来背了自己身上。
两人一路疾奔,被叫做阿信男子大步走前面,很到达一个破旧小木屋前,本来是很急步子,到那门前却整了整因为拾柴变得脏乱衣衫,轻手轻脚地推开了房门。
破木板床上躺着一个披散着长发女人。那女人形容憔悴,露打了补丁被子外是一只瘦如骨柴手。
“你醒了。”阿信轻声道,说着走近床边。
后进门人道:“阿信,柴火放院子里堆上了,我娘让我马上回去,我先走了啊!”
阿信转头道:“嗯,谢谢王大哥。”
“没事。有事儿叫我一声。”王大哥憨厚地摸摸脑袋,然后就离开了阿信院子。
床上女人并没有看向他们。对他们对话也充耳不闻。她只是望着床帐顶端,脸色很平静,眼眸就像一汪死水。
阿信床边沉默着,许久后才伸出手将那女人手放进被子里,然后细心压好,什么话也不再说就转身走了出去。
阿信做饭。他显然不是很熟练这种活计,但是做得很认真。等他手忙脚乱地熬好一锅粥端进屋里已经过了很久。可是床上女人似乎眼睛都没眨一下,空洞,死寂。
“喝点粥吧。”阿信端着粥走过来。
床上女人并没有给他任何反应。
阿信抿了下嘴,道:“下略懂一点医术。姑娘即便不乎自己身子,也要为肚子里孩子想一想。”
又是一阵沉默之后,床上女人动了。她挣扎着想要起来。可是直到满头大汗也没能坐起来。
阿信将粥放床边小几上,摆身体两侧手搓了搓手指,道:“事急从权,望姑娘不要见怪。”说着伸手将女人扶着靠坐起来,自己沾了点床斜坐着。一手端碗一手拿勺喂那女人。
那女人略略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无波,接着又转了过去,十分配合地就着他送过来勺子吃粥。
女人不说话,阿信也不多话。于是一个整日床上躺着,或睁着眼或闭着眼。一个就照顾她一日三餐和药汤煎熬,只是擦洗身子会请隔壁王大哥娘李婶来帮忙。
女人一直很配合,渐渐气色也好起来。肚子也显了出来。只是一直不说话。
不多久,阿信开始白日出去,只三餐时候回来。然后小木屋外院子里多了几只鸡,阿信便养着鸡,下蛋都给女人吃。自己却又辛辛苦苦上山背柴火卖了,然后又买了鸡杀掉给女人吃。
冬日寒冷。阿信手生了冻疮,自己睡潮冷小竹床上,却女人床下摆了火盆。
一日下着大雪,一个中年女人来到阿信院中,语重心长地对阿信道:“阿信,你不要再上山了,你是读书人,哪里能做这样事。那姑娘是你救回来,你又不欠她什么,何苦这样养着她。你若答应了村长女儿,私塾教教书,日子不知比现好多少!何苦要跟自己过不去……”
阿信只摇头,道:“谢谢李婶,阿信知道。”然后依然过着自己生活,照顾着女人。
整个冬天都那么冷,那么冷,渐渐就到了过年。
女人腿行动不便,阿信便将托人用木头做轮椅拿出来,推着女人去院子外看村里人放鞭放烟火。
阿信道:“等到了春天孩子就该出生了,这时牛羊贵,等过了年我去买头羊,孩子生下来就有吃了。”阿信声音沙哑许多,手推着轮椅也有些抖起来。
女人充耳不闻,只静静看着烟火,不知道想什么。
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要来了。
阿信没能出去买牛羊,因为他终于没熬住冬,病倒了。
阿信发了高烧,躺小竹床上裹着薄薄被子人事不省,脸上潮红得可怕,满头都是汗。而女人是被饿醒。
阿信做饭功夫因为锻炼得多原因越发精湛,女人胃被养刁了。
女人下床走到阿信小竹床边,沉默地看了半晌,终于伸出手放了他额头。
项昭宁看不清女人表情,但是直觉女人是疑惑不解,是彷徨不定。
然后,那本来行动不便女人竟能一瘸一拐出了门,出了村子,上了山。
女人再回来时手里提了两只山鸡。
村里人惊讶地看着这个大着肚子瘸着腿女人拖着山鸡回到阿信屋子,然后过了两天,阿信病好了。
阿信这病来得清清楚楚,好得却迷迷糊糊。他觉得自己好起来并能清醒地站起来时候,女人正从外面提溜进来一只绑了四条腿野山羊。
项昭宁想阿信该是惊讶,因为他问道:“这是哪里来?”他似乎没指望女人回答,而女人也确实没有回答他什么。
于是羊也被养了起来。
春天过后,入了夏。
十月怀胎,女人生了一个皱皱巴巴像是瘦猴儿一样女婴。
阿信忙里忙外,等把那女婴抱到女人面前时。生产时再痛苦都没有哼一声女人却湿了眼眶,呜咽了两声。
稳婆偷偷对阿信道:“孩子太小,怕是不好养活。”
阿信谢过稳婆,却没对女人讲。
可是女人却听到了。
女婴开始喝羊奶,阿信一边照顾女人,一边照顾小女婴,忙得脱不开身。
本以为日子要一直这样过下去了,可是一个月后,女人终于开口说话了。
“为什么?”女人这么问。
阿信愣了愣,大约是第一次听女人说话。所以半天没有吭声。
好半天后,阿信道:“不知道,大约是习惯了。”
习惯是个可怕东西。阿信回忆着往事。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照顾这个女人这么久了。
冬天落下病根子不好治,阿信经常咳嗽。这时他咳嗽两声,孩子便跟着哭了。
阿信来不及去想深层次东西,紧张地哄着孩子,又去取羊奶来喂。
女人看着他出出进进地忙着。等孩子他怀里睡着了,才道:“我教你写东西,你想不想学。”
阿信思考了一会儿,点头了。
于是又过了一个月,阿信长结实了,无论眼神还是气质都开始改变了。
而事实上。他从此刻起改变并不止这些外东西,而是命运。
孩子六个月,会缠着阿信陪她玩。却不怎么黏她娘。
女人腿好了,这天早上自己打理清楚,然后盘坐床上吐纳了两个时辰,睁开眼便看向阿信。
阿信隐隐约约觉得,分别时候到了。可他还不知道女人名字。
“你叫什么。”女人问。
“姬信。”阿信同样盘坐小竹床上。脊背挺得很直。
“项九,号长生。”女人语气透着一股历经世事凉薄沧桑。
姬信点头。就算以前不知道,这时候也该知道项九长生是个修道之人。
女人起身走到姬信面前,咬破自己手指,先送到他身边睡得正熟女婴嘴里,又伸出来,一指点姬信眉间。
姬信眼角跳了跳,就要躲,可是当女人手指触上来时候,他却不能动分毫。
然后女人道:“我女儿项折翼,等她长大了,你给她寻一门亲事,便不要再管项氏族人。”
项昭宁看到姬信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一会儿青,一会儿黄,一会儿又变成黑色,然后整个人眼睛一翻晕了过去,那女人才收了手。
女人抱起仍旧熟睡女婴亲了亲她额头,然后将她放姬信臂弯之中,转身毫不留情地离去。
于是云天相隔,与世隔绝小山村多了一个抱着孩子时常村头张望年轻男子。
村里人渐渐苍老,那男子却像妖怪般越活越年轻了去。他一生没有娶一个妻子,却有一个姓项女儿,他带着项折翼离开了山村,后来果然为项折翼寻了门亲事,也果然远走高飞,不再管她。
再后来,这个男人有了后代,而他却儿子成年后自己为自己修建陵墓中闭关不出。再后来等这个儿子进得陵墓,才发现他父亲已经坐化多时了。
姬信没有了肉身,可他留下了一具尸骨。他尸骨中有一颗白色指甲大小珠子闪着微微光。可是姬家后人几乎没有一个能够从他尸骨中取出这颗珠子。
只是几乎。
项昭宁睁开眼,眼前是梦中熟悉旧黄床帐,窗边是年代久远小竹床。破旧门板被轻轻推开,一人淡淡道:“你醒了。”
突然就泪流不息,她已不能言语。
宁静山村炊烟袅袅,男子清瘦身影自山下下来,削瘦肩膀背着两捆柴火,压得他脊椎突起,背部微微弯曲下来。他似乎走不动了,于是停下脚步,伸出袖子擦了擦额头汗,却并没有放下柴火。项昭宁想,他应该是怕一旦放下来,就再也没有力气背上去了吧。
这时候离村子并不远了。村里有人走出来,看见背着柴火下山男子,便道:“阿信,你救回来那个女人醒了!”
男子急步走过去,声音里充满惊喜:“醒了?我去看看。”说着又赶紧往村里走,仿佛忘了身上柴火有多重。
那个与他说话另一个男子叫道:“哎哎,阿信,你别走这么,我帮你背柴啊,那家伙重,你一个读书人怎么能干得了这样粗活……”说着追过去麻溜儿地将他身上柴火卸下来背了自己身上。
两人一路疾奔,被叫做阿信男子大步走前面,很到达一个破旧小木屋前,本来是很急步子,到那门前却整了整因为拾柴变得脏乱衣衫,轻手轻脚地推开了房门。
破木板床上躺着一个披散着长发女人。那女人形容憔悴,露打了补丁被子外是一只瘦如骨柴手。
“你醒了。”阿信轻声道,说着走近床边。
后进门人道:“阿信,柴火放院子里堆上了,我娘让我马上回去,我先走了啊!”
阿信转头道:“嗯,谢谢王大哥。”
“没事。有事儿叫我一声。”王大哥憨厚地摸摸脑袋,然后就离开了阿信院子。
床上女人并没有看向他们。对他们对话也充耳不闻。她只是望着床帐顶端,脸色很平静,眼眸就像一汪死水。
阿信床边沉默着,许久后才伸出手将那女人手放进被子里,然后细心压好,什么话也不再说就转身走了出去。
阿信做饭。他显然不是很熟练这种活计,但是做得很认真。等他手忙脚乱地熬好一锅粥端进屋里已经过了很久。可是床上女人似乎眼睛都没眨一下,空洞,死寂。
“喝点粥吧。”阿信端着粥走过来。
床上女人并没有给他任何反应。
阿信抿了下嘴,道:“下略懂一点医术。姑娘即便不乎自己身子,也要为肚子里孩子想一想。”
又是一阵沉默之后,床上女人动了。她挣扎着想要起来。可是直到满头大汗也没能坐起来。
阿信将粥放床边小几上,摆身体两侧手搓了搓手指,道:“事急从权,望姑娘不要见怪。”说着伸手将女人扶着靠坐起来,自己沾了点床斜坐着。一手端碗一手拿勺喂那女人。
那女人略略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无波,接着又转了过去,十分配合地就着他送过来勺子吃粥。
女人不说话,阿信也不多话。于是一个整日床上躺着,或睁着眼或闭着眼。一个就照顾她一日三餐和药汤煎熬,只是擦洗身子会请隔壁王大哥娘李婶来帮忙。
女人一直很配合,渐渐气色也好起来。肚子也显了出来。只是一直不说话。
不多久,阿信开始白日出去,只三餐时候回来。然后小木屋外院子里多了几只鸡,阿信便养着鸡,下蛋都给女人吃。自己却又辛辛苦苦上山背柴火卖了,然后又买了鸡杀掉给女人吃。
冬日寒冷。阿信手生了冻疮,自己睡潮冷小竹床上,却女人床下摆了火盆。
一日下着大雪,一个中年女人来到阿信院中,语重心长地对阿信道:“阿信,你不要再上山了,你是读书人,哪里能做这样事。那姑娘是你救回来,你又不欠她什么,何苦这样养着她。你若答应了村长女儿,私塾教教书,日子不知比现好多少!何苦要跟自己过不去……”
阿信只摇头,道:“谢谢李婶,阿信知道。”然后依然过着自己生活,照顾着女人。
整个冬天都那么冷,那么冷,渐渐就到了过年。
女人腿行动不便,阿信便将托人用木头做轮椅拿出来,推着女人去院子外看村里人放鞭放烟火。
阿信道:“等到了春天孩子就该出生了,这时牛羊贵,等过了年我去买头羊,孩子生下来就有吃了。”阿信声音沙哑许多,手推着轮椅也有些抖起来。
女人充耳不闻,只静静看着烟火,不知道想什么。
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要来了。
阿信没能出去买牛羊,因为他终于没熬住冬,病倒了。
阿信发了高烧,躺小竹床上裹着薄薄被子人事不省,脸上潮红得可怕,满头都是汗。而女人是被饿醒。
阿信做饭功夫因为锻炼得多原因越发精湛,女人胃被养刁了。
女人下床走到阿信小竹床边,沉默地看了半晌,终于伸出手放了他额头。
项昭宁看不清女人表情,但是直觉女人是疑惑不解,是彷徨不定。
然后,那本来行动不便女人竟能一瘸一拐出了门,出了村子,上了山。
女人再回来时手里提了两只山鸡。
村里人惊讶地看着这个大着肚子瘸着腿女人拖着山鸡回到阿信屋子,然后过了两天,阿信病好了。
阿信这病来得清清楚楚,好得却迷迷糊糊。他觉得自己好起来并能清醒地站起来时候,女人正从外面提溜进来一只绑了四条腿野山羊。
项昭宁想阿信该是惊讶,因为他问道:“这是哪里来?”他似乎没指望女人回答,而女人也确实没有回答他什么。
于是羊也被养了起来。
春天过后,入了夏。
十月怀胎,女人生了一个皱皱巴巴像是瘦猴儿一样女婴。
阿信忙里忙外,等把那女婴抱到女人面前时。生产时再痛苦都没有哼一声女人却湿了眼眶,呜咽了两声。
稳婆偷偷对阿信道:“孩子太小,怕是不好养活。”
阿信谢过稳婆,却没对女人讲。
可是女人却听到了。
女婴开始喝羊奶,阿信一边照顾女人,一边照顾小女婴,忙得脱不开身。
本以为日子要一直这样过下去了,可是一个月后,女人终于开口说话了。
“为什么?”女人这么问。
阿信愣了愣,大约是第一次听女人说话。所以半天没有吭声。
好半天后,阿信道:“不知道,大约是习惯了。”
习惯是个可怕东西。阿信回忆着往事。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照顾这个女人这么久了。
冬天落下病根子不好治,阿信经常咳嗽。这时他咳嗽两声,孩子便跟着哭了。
阿信来不及去想深层次东西,紧张地哄着孩子,又去取羊奶来喂。
女人看着他出出进进地忙着。等孩子他怀里睡着了,才道:“我教你写东西,你想不想学。”
阿信思考了一会儿,点头了。
于是又过了一个月,阿信长结实了,无论眼神还是气质都开始改变了。
而事实上。他从此刻起改变并不止这些外东西,而是命运。
孩子六个月,会缠着阿信陪她玩。却不怎么黏她娘。
女人腿好了,这天早上自己打理清楚,然后盘坐床上吐纳了两个时辰,睁开眼便看向阿信。
阿信隐隐约约觉得,分别时候到了。可他还不知道女人名字。
“你叫什么。”女人问。
“姬信。”阿信同样盘坐小竹床上。脊背挺得很直。
“项九,号长生。”女人语气透着一股历经世事凉薄沧桑。
姬信点头。就算以前不知道,这时候也该知道项九长生是个修道之人。
女人起身走到姬信面前,咬破自己手指,先送到他身边睡得正熟女婴嘴里,又伸出来,一指点姬信眉间。
姬信眼角跳了跳,就要躲,可是当女人手指触上来时候,他却不能动分毫。
然后女人道:“我女儿项折翼,等她长大了,你给她寻一门亲事,便不要再管项氏族人。”
项昭宁看到姬信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一会儿青,一会儿黄,一会儿又变成黑色,然后整个人眼睛一翻晕了过去,那女人才收了手。
女人抱起仍旧熟睡女婴亲了亲她额头,然后将她放姬信臂弯之中,转身毫不留情地离去。
于是云天相隔,与世隔绝小山村多了一个抱着孩子时常村头张望年轻男子。
村里人渐渐苍老,那男子却像妖怪般越活越年轻了去。他一生没有娶一个妻子,却有一个姓项女儿,他带着项折翼离开了山村,后来果然为项折翼寻了门亲事,也果然远走高飞,不再管她。
再后来,这个男人有了后代,而他却儿子成年后自己为自己修建陵墓中闭关不出。再后来等这个儿子进得陵墓,才发现他父亲已经坐化多时了。
姬信没有了肉身,可他留下了一具尸骨。他尸骨中有一颗白色指甲大小珠子闪着微微光。可是姬家后人几乎没有一个能够从他尸骨中取出这颗珠子。
只是几乎。
项昭宁睁开眼,眼前是梦中熟悉旧黄床帐,窗边是年代久远小竹床。破旧门板被轻轻推开,一人淡淡道:“你醒了。”
突然就泪流不息,她已不能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