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节 到底什么题


小说:八卦战国   作者:o弘毅o   类别:上古先秦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子又曰: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的意思是以和为贵固然是极好的,但是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这样也是不可取的。孔子似乎很早就在暗示我们,有一天如果我们满屏幕出现的都是和谐词,其实『亦不可行也』……
  对于宋国一事,晋文公想和谐处理,楚成王也不想把事情继续搞大,想争一口气的成得臣打算怎么办?
  成得臣:说好和为贵的,我先试试看能不能和平的争这口气。
  闹了半天,成得臣也还是喜欢搞和谐……
  成得臣是这样做的,他派了大夫『宛春』到晋军表达了下自己的意思:如果晋文公恢复卫成公的君位,同时退还曹国的土地,那么他就解除对宋国的包围。
  成得臣的意思是晋文公如果给他台阶下,他就给晋文公面子,凡事大家都讲道理,自然就能以和为贵。
  很有道理的样子啊,不过狐偃才不这么看……
  为什么呢?
  首先吧,狐偃认为成得臣这本身就是无礼的行为,毕竟楚成王才能坐下来跟晋文公讲道理,论地位成得臣是比晋文公要低上一级的。
  更关键的是,解除对宋国的包围这是一个条件,换来的是恢复卫成公国君和归还曹国土地两个条件。一换二,这是不划算的,所以不如趁这个机会跟楚国干上一仗。
  明明是道外交题,狐偃楞是给做成了数学题……
  我们再来看看先轸会怎样解这道题。
  先轸是这样表达自己意思的:按照楚国的策略,晋国、楚国以及宋国都能安定下来,所谓『楚一言而定三国』,不答应楚国的请求便意味着抛弃宋国,救援完了又抛弃宋国,对诸侯们也不好交代。
  所以先轸的结论是不如答应成得臣的请求,否则容易为晋国拉下仇恨。
  对于先轸来说,这是道申论题,答应又或者不答应,各自会有什么影响,先轸解释得清清楚楚,就这水平考个公务员绝对很轻松。
  先轸:我这都是中军的统帅了,还需要考么……
  狐偃的答案是拒绝一换二,先轸的答案是不答应成得臣的请求会失礼而结仇,选狐偃还是选先轸?
  我们知道的,晋文公一向都是很怕做选择题的……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端铁饭碗磨洋工的公务员,先轸又有话说了:我只是说答应成得臣的请求,这跟狐偃提出的干一仗其实不矛盾的啊。
  好了,对于晋文公来说,选择题变成了判断题,他要判断的是,狐偃的答案跟先轸的答案究竟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先轸是这样补充的:成得臣的这个请求其实暗藏杀机,不答应的话晋国必定失礼又结仇,答应的话宋、曹、卫肯定会领楚国的人情。
  晋文公:还真是这样……
  先轸:所以这种局面应该这样做,咱们私下里偷偷联系曹国和卫国,把好处算到晋国的头上,然后把宛春给关起来激怒楚国,这样一来仗也打了,礼又不失,曹国和卫国也被拉拢过来了。
  先轸的第三板斧一经亮出,成得臣算是明白了,他给的这道题由于先轸的存在,其实是道送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