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节 秦国秦国


小说:八卦战国   作者:o弘毅o   类别:上古先秦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所以我们的态度是,对于知道的事,务必讲得清清楚楚,但是对于一些细节不是那么明朗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强行装作知道而讲得糊糊涂涂。
  历史终究会有很多的疑点,因为亲历者有些时候已经抱定了不让后人知道的决心。
  管中窥豹,假装知道,胡编乱造,未免可笑。
  平王东迁,随着周朝的衰落,镐京已经不再是周天子的最佳选择之地,一是因为戎狄势力的威胁,以及镐京本身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二则是诸侯开始更加注重扩张与发展,这与独拥天下的周王室本身形成了矛盾;
  三则是洛邑在功能设计上已经比较完善,放弃镐京换取安稳的环境本身诱惑也会比较大。
  不过由西向东这里面也会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平王始终得拖家带口的迁徙过去,恰恰这中间要经过一些他不愿意看到的诸侯国,比如虢国,这里拥立的正是携王。
  这种问题便到了表忠心、表决心的时候了。
  秦、卫、晋、郑等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平王,尽心尽力做好拆迁安置工作,于是在他们的精心护送和迎接工作下,平王最终安全来到了洛邑。
  此时的洛邑,北面有晋、东面有郑、西面有秦,而南面的楚还不算活跃,因此对平王而言,四周的安定使得他也可以缓一口气,过上一阵子安逸舒坦的日子了。
  周王室看似经历一场动荡后逐渐又平静下来,我们接下来做一个盘点,看看动荡之后几个诸侯国的变化。
  首先提到的是秦,我们再次强调,动荡的前后,秦在政治待遇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幽王四年,秦襄公即位。
  此时的幽王兴趣点在于褒姒,随后便是申后与太子被废,然后幽王与申候交恶,再之后幽王战败。
  在这七年的时间里,秦襄公享受的仍是大夫的待遇,但他对内向幽王表了衷心,对外向西戎也示了友好,小小的秦在夹缝中努力找着自己前进的方向。
  然后,在周与申的交战中秦襄公搬了一把小板凳,既没有选择支持幽王,也没有加入到申与犬戎的联合战队……
  接下来,战局十分明显,幽王大败而丧生。
  这时,秦襄公明确的站到了平王这一边,并在派兵护送平王东迁一事上兢兢业业,赢得了平王的信任。之后便是平王的各种打赏,土地上,岐山一带划归于秦;待遇上,秦因此而正式成为诸侯国。
  从孝王时期非子养马有功而封秦地,再到秦襄公保驾护航确立诸侯国的地位,从秦到秦国,写下的是六代人奋斗的轨迹。
  不过从秦国再到后来的大秦帝国,这里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程需要走下去,春秋初年的秦国此时刚刚打下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基础,秦国自此也有了足够的精力与实力去吞并广袤的关中地带。
  所以我们从后往前看的话,平王的东迁对于周朝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转折,同时对于秦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点。
  秦的转折在于秦国的建立,更在于随着东迁周王室基本丧失了对西面的控制能力。为了限制戎狄,平王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秦国。
  坏处是戎狄的枪口对准了秦国,好处是秦国的战果可以据为己有。
  诱惑是巨大的,但成长终究还是要付出代价的,岐山一带名义上虽然划归了秦国,但戎狄在此地却一直活跃,为了彻底拿下这块地盘,秦襄公需要做的便是反复与戎狄斗争。
  初期的秦国在对付西戎上屡吃败仗,平王四年,秦襄公更是在讨伐西戎的过程中不幸去世。
  功败垂成,秦襄公终于等到了秦国的建立,但他还没来得及好好的施展一番拳脚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下一代。
  但秦国此时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