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你咋才来呢


小说:火红年代享受生活   作者:虾写茴字   类别:无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张丰年听得一脸懵,不过听得出词曲的作者是个叫杨谚的,而且还是卢园的徒弟,可卢园不是首都饭店的厨子师傅么。
  听了两人的对话,他忙插话道:“给首都饭店打个电话不就得了。”
  杨仕铨忙道:“对对对。”他办公室就有一个手摇电话。
  电话没有拨号盘,旁边只有一个摇柄,杨仕铨左手拿起话筒扶住话机,右手使劲地摇起来,片刻,话筒里传来了接线员的声音:“喂,要接到哪里?”
  “首都饭店。”
  不一会,接线员的声音传来:“电话。”这就代表着接通了。
  紧接着传来一个声音:“这里是首都饭店前台,请问有什么事儿?”
  得益于首都的地位,京城的电话服务算是发展迅速,像首都饭店这种服务单位,很早就安装了专属电话,甚至还设置了公共电话。
  四九年时,全国电话用户才二十六万,普及率只有0.05%,一千個人分不到半部电话,那时整个京城仅有四十部公用电话,安装在一些商店和饭庄里,首都饭店就有两台。
  等到五三年,京城已经有了五百一十四部传呼公用电话,在市区平均每三条胡同就有一部传呼公用电话。
  杨家所在的辛寺街就有一部,杨谚刚在首都饭店帮厨的时候还用公用电话给家里打过,花了三分钱。
  当天晚上回家杨老爹差点没揍他,倒不是心疼三分钱,主要是人呐,什么时候都害怕晚上来电话。
  “我是总政宣传部的杨仕铨,请问后厨的卢园师傅在不在。”
  对面的前台明显也是见过世面的,没有因为是总政的电话就激动,反而十分淡定道:“在的,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卢师傅一般在九点钟左右下班。”
  “他有个徒弟,叫杨谚的在不在。”杨仕铨本来想着找卢园问问杨谚的情况,转念一想,杨谚既然是卢园的徒弟,那肯定也在首都饭店工作啊,所以干脆找正主得了。
  “嗯,在的。”
  “我找他,让他一会给我回电话,我等他。”
  撂了电话,前台不敢耽误,先找人替好岗,然后再去找经理报告,一来她一个前台根本进不去后厨,需要经理批条子,二来一会回电话,也得用经理的办公室的电话,前台的电话可接不到总政。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心思,也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经理接到消息也没怠慢,一面感叹原来卢园师傅的小徒弟还有这跟脚,一面赶紧找人去通知杨谚到经理办公室打电话。
  找见杨谚的时候他正在后厨切墩儿呢,快一个月了,他的工作一直都是切墩儿,上个月还有机会上灶呢,这个月只能守着菜墩子了,卢园这是要锻炼他的刀工。
  一听有电话找,杨谚连忙就跟人出去了,大晚上的谁能给他打电话啊,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儿了,不会是杨老爹......
  杨谚也不说话,闷头跟着人走,只是脸色越来越沉了,卢园皱起了眉头疙瘩,来通知杨谚是经理秘书亲自来的,这就是在卖好了,肯定不是杨家来的电话,所以,是谁呢?
  等进了经理办公室,先碰见的是前台大姐明媚的笑脸,似乎和平常见的一样,可又明显有些不一样。
  “伍子来了啊。”作为卢园的徒弟,杨谚在首都饭店也是有些面子的,经理自然认识他。
  “经理好。”杨谚尊敬道,人家给他师父面子,他可不能给卢园丢人。
  经理看着面前的杨谚,总政一个电话像是给他蒙了一圈光环,闪闪发光。
  谄媚倒也不至于,但经理心里实实在在的多了份谨慎。
  经理面上不露声色,只嗯了一声,对前台大姐道:“小张打电话吧。”
  杨谚看这架势,心里也明白了些,大概率不是家里出事了,应该是有什么人物要找自己,可自己在此方世界认识的,能称人物的也就周镇南那一条的人脉了。
  可究竟是为了啥找自己呢,杨谚一番头脑风暴,也没想出个头绪。
  也不怪他没想到歌谱的事,自打乐谱给李祝,李祝拖了几天,周镇南也拖了几天,等今天周镇南交到杨仕铨手上,距离他交给李祝都过了十多天了。
  在杨谚看来这自然意味着没戏了,他还私下揣测,没准是人家杨仕铨没把自己的“小孩之作”当回事,连看也没看。
  这事儿也就让杨谚扔在了脑后,一时间竟然都没想起来,他这是又犯了“疑邻盗斧”的小人心理了。
  前台大姐听了经理的话,也上手摇起了电话。
  “喂,接到哪?”
  “总政宣传部”
  “电话”
  一听见这俩字,前台大姐就把听筒递给了杨谚。
  刚听见“总政”俩字的时候,杨谚就有了一点晃神,甚至呼吸都停了一瞬,原来是自己期待已久的那通电话。
  经理摆了摆手,把秘书和前台大姐一起招呼出了办公室,杨谚已经无心关注,他注意听着电话另一端的声音。
  “喂,喂,是杨谚么。”虽然有些失真,但杨谚还是一下就听出了是杨仕铨的声音。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电话来得好不容易,才会让人更加珍惜,杨谚内心居然泛起一丝委屈:你咋才来呢(ni)。
  “是,我是。”杨谚连忙答道,他本想着称呼一下,可又不知道该叫什么,总不能还叫“杨叔”吧,这种顺杆爬可太失分了,当初人家客气客气你还当真了。
  “好,好,你周叔今天把谱子拿来了,好啊,比我们这作曲员作的还好啊,哈哈哈,我今天看到之后是喜不自胜,喜不自胜啊。”
  听着杨仕铨语气中的喜悦,杨谚也深受感染,尤其“周叔”一词,让他更觉振奋,暗自告诫自己不要飘,杨谚忙谦虚道:“是志愿战士的英雄气概给了我灵感,还有学校的两位老师给了我颇多的帮助。”
  电话线另一边的杨仕铨听了,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找个时间去杨谚学校找两个老师确定一下。
  不是不相信杨谚,只是军歌都是有大用的,将来要是歌曲大火,创作人却有了争议,那就是顶天的丑闻,到时候别说歌,人也得完蛋。
  杨谚和他的老师可能都是谦谦君子,相互谦让,但在杨仕铨这里,就得丁是丁卯是卯,该是谁写的就是谁写的,别说杨仕铨没感情,他只是看多了人性。
  这也算是对杨谚的保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