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知行合一


小说:春秋:中兴之主   作者:东风烟雨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伯仁看着姬昱思考的样子不忍打扰,他脸上洋溢着喜悦,用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话在说:“想不到我在临死之前还能让王孙引起思考,不管是对还是错,我的死也会有价值了。”
  姬昱良久之后睁开双眼,苦苦思索的仁义也有了答案,他在马车上所思考的道理在此时也全然明白。
  “你的行为是错误的,只能说勇敢,不能称之为仁。”
  伯仁早就料想到了这样的回答,他又问道:“您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呢?我为了自己的道义而杀人,不能称仁的话,那我所行的道义又算什么?”
  姬昱悟仁之后只觉得神台清明,往日所不能够明白的事物在此刻都有了答案,这是一种很玄妙的状态,他不敢浪费这样的状态,顺着思路自然的开始言说,把他思索中所想的一一道出。
  “仁义,当是为爱人。仁之一字,原本就是两人之间传播的爱。
  仁者,爱人。义者,为爱人而行。仁是义的本,义是仁的行。
  道义,是爱人的行为所遵从的道,是仁的规则。
  德行,是传播品德的行径,是仁的血脉。
  没有仁,就没有德。德是依据在原本就是仁的根本上延伸出来的产物,没有仁,德就是空的,如果为了德行而去做好事,这样也不能称之为德行。
  而贤,则是用于评判一个人的仁到了什么地步。
  一个没有能力的庶人,在做好分内之事之外能够好好的爱人,这也是仁,也能称为贤。
  而对于身份高贵的人来说,德和贤就要与之提高仁的标准才能评判。
  是否为仁,这一点存在于自我的主观,就像帮扶他人而没有动私心,不求回报不掺杂利益;而对于高贵者来说,仁在爱人和爱国。对于国君来说,仁在于爱两者之外更要爱天下;则有所爱者为仁。”
  伯仁听后不由狂笑。
  “我总算知道什么是仁了!我总算知道什么是仁了!”
  身旁的鲁人也在默默言语。
  “爱人为仁,伯仁没有遵从爱人的原则而在忍受不了之后将人杀死,是....不仁。哪怕是他是为了王孙的名义,那也是私欲,有了私欲,就不能算真正的仁,我也懂了。”
  鲁人乙问王孙昱:“那怎么样做到真正的仁呢?”
  姬昱了然一笑。
  “我们人,都是以周礼作为法则,从周礼中寻求出其优良者学习,对于不好的法则就将其挑选遗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兴盛之道,也是能够为仁者最好的道理。
  礼法僵化就会桎梏人的本性,应当顺应时代的格局因势而变,固步自封只会是灭亡之道,现在的鲁国从周礼,却不肯因势而变,这才有了你们鲁国的内乱。如果人人能够学习周礼的精华,没有带有私欲的祸害他人,则鲁国当兴啊。”
  牢狱的四人激动得直流下眼泪。
  “我等只恨未能早逢明君!您是天下的珍宝啊!”
  姬昱摇头示意,表示谦让的同时也说出缘由。
  “我现在虽然已经知道了仁,可还没有施行。其中的仁不是以理论来衡量,而是通过实际的知行合一才能够做到。没有行,知道再多也无异,只有通过行才能知道自己知了多少。”
  伯仁激动的说道:“何谓知行合一?难道是知道的道理要用行动做出来统一吗?”
  昱摇头而笑,他一开始也对知行之道区分所斥,可在想明白之后,他就发现了知和行本就是一体。
  他说道:“知是行的开端,知的产生离不开行。没有行过也不会有知,知行本就是一体。”
  伯仁依旧不解,还在问道:“那是先有知还是有行呢?”
  此时的牢狱悄无声息,连那些闹事的犯者也坐在稻草上用心细听。
  “知和行不能分开论述,又或二者相心而生。
  人没有生在世间的“行”,他就不会有知。行的过程中,知也不断加深,比如说人在幼年不断的学习成人,学会了说话、走路、奔跑。没有去做,怎么能够知道可以如此。
  现在你在听我说话,你说这是知还是行?”
  伯仁有些不太能够确定。
  “知?”
  “错了。”
  “行??”
  “又错了,是知行一体。你用你的感官在学习我的思想,这是“知”,而你能够想象其中的道理不断思考,这是“行”。
  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和想要去知道的东西都是知,也分已知和未知。
  若你在学习游水,你可能又会想到行,可其中也有知。
  游水的前提,是你已经懂得了摆动手臂的知,你用着已知去学习未知,其中的过程就叫做行,而知行又是一体的,没有行过,你又怎么会有摆动手臂的知?”
  伯仁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他似乎看到了一道奇异的大门正在为他打开,可是少倾时间又关上了。
  他着急问道:“您既然都说了知行本是一体,那又怎么还说要求知行合一?”
  “知和行虽然是一体的,可行却有多种。比如你已经知道了杀人有罪,可还是行了。这难道说明你不知道杀人有罪吗?”
  伯仁低下了头,他自然是知道杀人有罪的,可是因为对王孙昱的名义的肯定...
  一想到如此,他顿时眼中亮起精光。
  “王孙,您说的有道理,我如果不是因为对您名声的知,也不会做出杀人的行,而我原本也有律法的知,这就已经说明了知和行在相互影响,可要是知道和行为做出的都是像我这样不正确的呢?”
  “这就是要引出更深层次的知和行的主导者,心。”
  “心?”
  “心者,人思之始。天道的法则是恒定的,而心不是。
  人,是天地之中生有的最为灵长者,我们懂得思考、懂得利用工具、知道善恶、能够说话,这些都能够说明心的重要。心是人类魂灵的象征,有了心的存在,我们思考天地,相互联系。
  我们从天道的法则中得知了太阳的升起落下,懂得了节气的变化,更知道了人的情感。这一切都归功于心。
  心能够思考,也是知行的源头,要以知行合一,更要从良心。
  心有善恶阴阳,从良心,则心之恶贼就会受其压制。从恶心,则人的良知都会受其压制。
  在场的犯者他们哪个没有良心?只是良心受到压制了,由恶心主导。
  如果将他们扒去衣物扔到大街上,他们还是会有羞耻,这就是因为他们心中还有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