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华而不实


小说:春秋:中兴之主   作者:东风烟雨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鲁国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个小插曲。
  鲁国人对仁义向来重视,因为人崇尚周礼中的仁义,对于仁义的肯定甚至大于为官的能力。
  现在卿大夫传出恶事,一时之间整个鲁国都有了这样的风言风语。
  而当仁义的外衣被扒下,上哪去找回属于他们卿大夫的仁义自信?
  自然是求助于仁义、有名望的国家替他们正名,掩盖罪恶。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利用公关力量把舆论平息。
  (其实卿大夫自家就可以把舆论压下,不过强硬的手段会造成反噬,这让遵从周礼的卿士们犯了难,强压舆论会让国人厌恶,又没法抓到散播舆论的人,只好找其他大国来背书,说明他们的品性优良)
  鲁国人现在自家说自家的丑事,自然不肯相信本国的卿大夫。
  于是季孙行父就想到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求助于周室。
  周鲁的关系相当于父子,当鲁国发生这样的内乱之后,季孙行父就想到了让周室为他们正名。
  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求助自己的父亲合情合理。
  季孙行父以拜访周室为由,进献给周室一些宝具美玉,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周室的表彰,回去之后也能说明他们鲁国卿士的仁义。
  当有人说明他们的坏事时,就用近来拜访天子来回应。
  “如果没有仁义,那怎么还会给天子进献丰厚的礼物呢?你们说的这些都是假的,是有心之人散播的谣言。”
  事情的进展很顺利,当他带着周王郑赐予的几车锦布回国之后,又经过了几番言语,才终于平息了这样一场不合情理的舆论战。
  原本这样的闹剧只是一场笑话,可无奈鲁国人讲礼,凡事都要遵从规矩。
  没人知道这样的流言因何而生,也不知道他为何流传。
  其中受牵连最深的当属东门襄仲,他得了私通的污名,也不敢过多的争抢朝政大权。
  他只想等事情彻底平息之后没有人提及,再逐渐收回他的权力。
  而襄仲的收手,同样给了三桓把握朝政的大好机会。
  三桓的由来本就是因为恶名,现在朝堂之上大家都是黑的,那谁也说不了谁。
  鲁国人对于目前的现状十分担忧,于是这一年同样冒出许多读书人走访天下寻求解决国患的方法。
  有人听闻了晋国有周室王孙,他的德行和智慧十分出众,于是就结伴想要一同去晋国投奔王孙昱。
  他们就从鲁国经转卫国前去晋国。
  其中在卫国的宁邑碰到了晋国拜访卫国的马车。
  马车上的人是阳处父,他带着冠帽,神情十分严肃。
  几个鲁国人看到了晋国的马车就上前询问。
  “您是晋国人,能与我们说说王孙昱的故事吗?我们听闻了他的仁义之名,想去投奔他。”
  阳处父冷哼一声。
  “你们既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又何必过来问我?你们是因为王孙的仁义才想去追随他,可却没有了解他的事迹,真是可笑!”
  一行人被这样一说顿时有些脾气,可看着阳处父那华贵的衣服就知道不是一般的晋国人。
  他们低声说:“我听闻有德行的人不会因为他人的见识浅薄从而嘲笑他,现在您为我们的浅薄见识而嘲笑我们,早晚会得到报应的。”
  阳处父说道:“我这一生有过无数挫折,难道还怕你们口中的报应吗?”
  鲁人愤愤不平,可只能低头以对。
  他们走着路,而阳处父乘坐着马车,不一会就看不见马车的踪迹了。
  到了晡时,阳处父一行人来到宁邑的一处食肆。
  这处食肆内只有店主和他的妻子经营。
  食肆的店主看见了阳处父伟岸的身形和所穿的深衣就能够知道他是一个贵人。
  他在端上器皿和肉食的时候,常常听到阳处父在高谈阔论,这让他更确信他是贵人。
  店主一直有个理想,那就是投奔一个有能力值得追随的贤人,现在此人近在眼前,他想要跟随。
  店主问阳处父道:“您叫什么?有没有官职?我看您在谈论就非常想要跟随您。”
  阳处父一听大笑起来,不久前他才碰到一行想要追随王孙昱的人,可没想到他阳处父也有被人肯定的一天。
  他说:“我是阳处父,晋国大夫。”
  店主一听阳处父之名眼睛都亮了,他早就听说过阳处父的大名,现在得见更是想要直接追随。
  于是他和妻子坦白:“我早就想要投奔一位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了,可是以往都没有看到合适的人;
  今日我得见阳处父,就像涸辙的鱼儿看到了河流,我在此地多年都没有如同今日这样强烈的想要追随他人之心,你就让我跟他去吧。”
  他的妻子同意了,于是店主迈着轻快的步伐跟随阳处父的马车走了。
  在路上,店主问道:“您当初是怎么打败斗勃的,我听闻他是楚国难得的将才,怎么败在了您的手下?”
  阳处父得意的抬起头讲起了他们在汦水的境遇。
  当时两军分占汦水两边,谁也没有抢先渡河,耗了月余,晋国的粮草已经供应不上。
  于是阳处父派遣使者去了斗勃的营中。
  “两军一直对峙不太好,我阳处父自愿退军三里等候您。”
  斗勃自然不信这样的言论,可当阳处父率领的军队走远了他才反应过来这人是真不想和他打,于是派兵渡河,可惜为时已晚,阳处父已经在回国的道路上去了。
  而斗勃也因为这样在返回楚国的路途上自缢而亡。
  阳处父对着店主说:“这都是因为我看破了斗勃的计谋啊,他败给我也是理所当然。”
  店主又问阳处父有没有想过夜间偷渡又或者不回国抱着杀敌之心诱敌在渡河之时袭杀呢?
  阳处父冷哼一声。
  “你说的这些又有什么用,我已经看穿了斗勃是不会让楚军冒险的,所以我这样才是取胜之道。”
  店主被他的傲气所折伤,在温地的时候就下车了。
  他觉得阳处父此人不值得追随。
  店主走了许久才返回食肆,此时的食肆却是有着几个鲁国人在享用食物。
  店主没有在意他人的眼光,就与他的妻子大倒苦水。
  “我看错了阳处父啊,原本以为他一表人才、能言会辩,值得我追随。
  可是我跟了他一路,却看清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阳处父太刚强了啊,只懂得自己不顾及他人,这样华丽而又不真实,我要是跟随他,想必日后定有祸事啊。”
  鲁国人上前询问:“您说的阳处父是不是搭乘着晋国的马车,有着遣马御者和三个跟随的人?”
  “正是他啊。”
  鲁人听完其中完整的故事也随着叹息。
  “《商书》中说:“深沉的人用刚强来克服,爽朗的人用柔弱来克服。阳处父只有其中之一却不懂平衡之道,是为其祸啊;触犯别人又聚集怨恨,不可以安身自保。您离开他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店主也跟着点头,还是他们这些读书人懂事,这些说不出来的道理一下就出来了。
  鲁人们相互一看,彼此之间都有了笑意,他们都知道了此事的价值。
  “我们要是以此作为投奔王孙的投名状,王孙会不会因此而重视我们?”
  “想来一定会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