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权谋


小说:春秋:中兴之主   作者:东风烟雨   类别:架空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在没有设身处境的情况下,昱不会想到权谋两个字的。
  古人的落后和衣食条件在原来只能让他看到科学技术的落后,所以他才会用浅薄的知识想要改变这个世界。
  可是人在短缺的情况下就会滋长另外的才能。
  智慧、权谋、思想。
  这三者在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都有所体现。
  易经的智慧,各国的权谋、后来复杂的百家思想。
  早在商周之前,就有贤人借助沟通天地和观看天地运转创造出八卦,那个人就是伏羲。
  伏羲根据天地运转,山川地泽和走禽鸟兽,从他们其中取“象”为由,用于解释和预知天地间的事物。
  从那个时候开始,华夏的贤者能够从三个角度进行论述明悟天下的道理。
  已身、他人、自然。
  最初的卜算正是利用这三者的关系和伏羲本人的智慧,所以卜算才会有预知的能力。
  而在武王伐纣之前,文王更是在囚禁期间将八卦转化成他的语言,这就是周易。
  有着周易这样看待天地的智慧,东周人怎么会在思想上落后?
  没有站在这个时代的立场是无法体会他们的智慧,而阅的话让他看破了眼中的限制,看到了未来的道路。
  昱只想安心的致力民生,可这个时代不允许有这么超前的东西,这会破坏贵族的阶级利益。
  阅说过,没有名义和爵位不能够让百姓信服,没有兵马会任由他国肆意妄为。
  可百里奚说过,庶民是能够随意利用的。
  阅说谎了,他想让昱积攒名义,以名骗服百姓;用他的力量来造就庶族、更甚至让他们成为昱的门阀,替昱扫清他成为天子的阻碍,抗压下天下的重担。
  “夫子,您早想到了这些,其实一直都在扶持我、引导我走上这样的道路对吧?”
  昱看得清楚,阅的智慧已经看穿了这王朝的本质,且找到了权衡的办法,并从一开始就在引导他进行这样的改造。
  “您想改变天下,夫子我也想与天下人较量,不是吗?”
  阅承认了,他不止在帮助昱谋求天子之位,更是从另一头谋求先进的改革。
  阅一开始让昱接触庶族和传授以庶为利的思想,只是他估计也没想到,昱会有非人的才智,这使得他的野心壮大到要蚕食贵族的地步。
  从分封的一头扶持门阀,让门阀与贵族斗争;要么兼并,要么蚕食。
  小者谋职,中者谋国,大者谋道。
  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天下的弊端,可已经想到了平衡的手段。
  “夫子可真是可怕啊,您是从什么时候想到的?”
  “就在您建立学宫之后,您既然能让他们得到知识,为何不能让他们成为您手中的刀刃呢?”
  “利用得到了知识的庶族吗,难怪您在背后做了那么多。”
  传授天下道理,让他们成为庶族,再借助庶族带来的名望抢权,这不就是后世王朝的雏形吗?
  【真有您的,夫子】
  世间总有巧合,一个在守藏室明悟社稷运转的人和一个有着后世智慧宝库的人走在了一起。
  他们的想法总会有所重叠,在不知不觉间相互促进。
  “我本不想当天子,可是您为我做了这么多,我也该成全您了。”
  夫子的智慧映照古今,既然都看得这么明白了,那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只是...您能不能别再骗我了,我怀疑您还留有后手。”
  昱带着无奈的神色看着阅。
  阅有很多他不知道的事情瞒着他,虽然知道是为了他好,可是那种对于未知的神秘,总会让人感到隔阂。
  “我不让您在洛邑出太多的风头就是如此啊,天下有太多的聪明人。
  秦国的百里奚、西戎的由余,晋国的赵衰、郭偃,这些人都能明白贵族与庶民的关系,更别说王室里的那群宗老了,您觉得是我比他们聪明吗?”
  昱肯定的回答道:“您当然比他们聪明,不然也不会把天下大势看得如此透彻了。”
  阅摇了摇头。
  “我的认知全在守藏室,天下的道理都是亘古不变的,只要有人懂了就能参悟,我只是参悟多了,所以看得比较透彻。
  可是论权谋手段,还不及其他聪明人的万中之一啊。”
  两人沉默,对昱来说这样的事情还是说得太早,没有体悟到怎么能够理解呢?而阅的见识只在天下,可是论起权谋,自认为不及他人。
  在阅的眼中,
  这个天下,如果没有名与器怎能成事?
  在洛邑时,王孙昱势单力薄,尚不可独存;
  可到了晋国,作为晋的人质,身后就有晋国作为靠山。
  晋国既然想要利用昱,那就看看到底是谁在利用谁。
  “让我给母亲写封信吧,心里总没有安全感。”
  离家在外,在生活上总感觉心里闷得慌,有烦心事的时候,在外的洛邑人会写信给家里人报平安,昱也不例外。
  屋外黑云遍布。
  在冬的时间段出现了乌云,这可不是好的征兆,在易的明夷卦中亦指太阳被乌云掩盖,事运也会跟着受阻,表示接下来行事会多有艰难。
  屋舍内的两人还在谈述着对于天下的看法。
  全然不知此时的晋国朝堂同样也发生了一件事。
  朝堂上,晋侯欢正看着郑国的国书,内容大概就是向晋国表示臣服,而且愿意献上一些奇珍异宝。
  还没有等欢放下帛书,某个大臣连忙进谏。
  “下臣有要事相报。”
  在国君还没有放下要处理的政事就打断是一种很不合乎周礼的行为,可是欢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放下帛书,点了点头。
  “臣虽然愚钝,但也知道老虎养大了会吃人。如果对王孙昱不有所警觉,恐怕他会在晋国做一些胡作非为的事情啊,到时候君上您后悔也来不及了。”
  说话的人是屠岸击,他是大夫屠岸夷的儿子;屠岸夷在晋惠公在时为他立下大功,并许诺了世袭的大夫官职。君无戏言,在屠岸夷被秦军杀死后,屠岸击世袭了大夫之位。
  “寡人以为,王孙昱为人和善,且在城北定居后帮助附近的农人生产,又在鼓捣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像这样的贤人,又怎么会是凶恶的老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