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迁延之役(3)


小说:春秋之晋国风云   作者:千里草人   类别: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之所以要交待这些事,那是因为晋悼公精心组织的这次迁延之役,本来可以取得一个战略性的重大胜利。
  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一次几乎可以灭亡了秦国的重大胜利,至少可以让秦国在很长时间内,不敢再看晋国一眼!
  但这个伟大战略部署下的重要战役,结果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复杂的这些人事问题。
  现在,晋悼公突然得病,他只能将战役的指挥权交给荀偃、范匄。
  十三个诸侯国联军,加上晋国这样常年在打仗的超级大国,而且几乎四军全部出动。
  这样一支军队,当时整个地球,估计也是不可能有与之匹敌的抵抗力量。
  秦景公不是愣头青,为了秦国江山社稷,他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
  既然没办法战胜你,那就放你进来吧。秦国确实很艰难,缺少能够统军打仗的军事人才,缺乏战车,甚至连国库也不够充盈。
  但有一样是不缺的,那便是广袤的国土。
  放你进来,寡人就跟你打持久战!总有一天,耗死你晋国佬!
  这是秦景公的战术思想。当然,他不可能知道,在将近二千八百年后的中华大地上,有一位伟人,真正的旷古奇才,面对着日寇全面侵华,将持久战从理论中提了出来,运用到实践中,最终打败了万恶的日本侵略者。
  现在,秦国就面临着这样的侵略,这场被史料记载为迁延之役的晋秦之战,有哪些看点呢?
  首先得看看被史料记录的那些将领们。
  秦军,秦景公,没了?是的,秦国貌似一直缺乏统军将领,至少史料没记下来。
  联军:晋国中军元帅荀偃、中军佐范匄;上军元帅赵武,上军佐韩起;下军元帅栾黡,下军佐魏绛。
  还有栾黡的兄弟公族大夫栾针,晋国大夫叔向,范匄之子范鞅。
  齐军统帅崔杼,宋军统帅华阅,鲁军统帅叔孙豹,郑军统帅子乔,卫军统帅北宫括。其余的,没有记录了,不管他们了。
  战役打响了,荀偃、范匄率领诸侯联军,势如破竹,渡过黄河,大举入侵秦国。
  咦,怎么没遇到任何抵抗?是的,秦景公就是要放联军进来,联军越深入秦国腹地,耗费的军资钱粮就越多,这场仗拖的时间就越长。
  令联军头疼的是,联军每到一处,都是举目荒凉,城邑也好,村舍也好,空荡无人!
  好不容易出现了秦军,但往往都是遇到联军便迅速撤退,根本不与联军纠缠。
  联军由于军队庞大,指挥协调性存在一定的短板,故往往也是追赶不上。
  但荀偃、范匄洋洋得意,看来,这一次非得攻下秦国都城雍城不可了。到时,擒住秦伯,交由国君处置,这样的功劳大了去了。
  于是,荀偃、范匄下令联军继续全线追击秦军。仅仅用了几天,联军便深入秦境,直抵泾水。
  泾水,是渭水的一条支流。渭水混浊而泾水清澈,两条河交汇处便形成了一道一边清一边浊的景象,为我们创造了“泾渭分明”这个成语。
  荀偃命令联军依泾水而扎营,暂作休整。
  荀偃对范匄说:“没想到,这次伐秦如此顺利。此地离秦都雍城仅二百余里,大军休整数日,待粮草辎重到来,届时一鼓作气,先包围雍城。你看如何?”
  范匄也很激动,但如此天大功劳,最终主要是算在荀偃头上,那太可惜了。
  自己作为副帅,如果不提出点象样的意见,那自己的功劳,只能在功劳簿上从荀偃那里分点来而已。
  范匄道:“元帅,依我看,得当心喽。秦军并非弱旅,此次伐秦,尽管联军势大,但一路进发,根本没遇到过象样的抵抗。
  如果您是秦伯,您会如此不堪一击么?还是要小心行军,稳扎稳打,不要中了秦军诱敌深入之计。”
  一品匄嘴上这样说,其实他的本意当然是要渡过河去,寻秦军主力决一死战。一战而定晋国西线今后长期的安定,甚至为晋国灭了秦国。
  但他却故意给荀偃下个套,让荀偃打退堂鼓。如果因此而被国君责罚,那是荀偃的责任。
  再看看其他帅佐的意思,如果其他帅佐都要求进兵,那他作为此时军中第二把手,立即站起来定调子。
  这样一来,攻下秦都雍城也好,灭了秦国也好,那主要功劳便是自己的!
  荀偃哪里想到范匄会有这样的小九九?听范匄一说,顿时大吃一惊,带兵打仗他实在不行,范匄一番话,如同在他头上泼了一盆凉水,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是啊,哪里曾听说过秦军这般弱爆了的表现?那可是传统上的西陲霸主啊。自建国以来,长期与西戎部落作战,不知吞并整合了多少西戎部落,至今形成一大强国。
  戎狄好战狠勇,一直以来便是晋国的三大强敌之一。晋国也是采用了魏绛的和戎之策才勉强平息了北境戎狄之患。
  但现在,秦国明明有一定的战斗力,至少可以与联军打个几仗的,现在却是根本不接战,不是诱敌深入又是什么?
  自己作为主帅,本已经取得了辉煌战绩,但如果一不小心中了秦军埋伏,吃个败仗,这个责任大了去了。
  那,就见好即收吧。
  “那,依你看,该怎么办?”荀偃问范匄。
  范匄看着荀偃这鸟样,心里一百个不屑:看你这点能耐,真不知你这个中军元帅是怎么当的。
  嘴里却道:“元帅勿急。我们不是联军吗?既然现在在此地休整,何不召开军事会议,将各国统帅都叫来开个会,大家商议着如何用兵吧。”
  “好,听你的。”荀偃此时哪里有元帅的样子,貌似范匄是元帅,自己则是副帅了。
  十三国统帅及各自军中高级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召开了,但令荀偃大感意外的是,谁都没有发言!
  原因太简单了,这次各国随晋国讨伐秦国,只是一个讨伐而已,谁希望秦国被真正灭了?
  秦国被灭对这次参战的任何一个中原诸侯国都没有好处,晋国吞并了秦国,使晋国真正成了巨无霸!
  那个时候,晋国还会象现在这样继续善待中原诸侯呢?
  大国争霸,对相对弱小的中原诸侯来讲,真的是需要一个平衡的。
  现在,楚国已经被弄得疲惫不堪了。如果秦国再倒下了,对中原诸侯来讲,确实不算是什么利好。
  跟着你晋国混,无非就是怕你晋国,不得已而为之。现在要让大家一二三下手去灭了秦国,各国统帅又不是傻子,谁愿意?
  反正一切听你们晋国的,你说要渡河,那大家便渡河。你说要撤军,那大家便撤军。
  在中原霸主晋国面前,中原诸侯都被磨练成了精,出头的事不能干!
  谁知道一不小心便会得罪不知哪位晋国大佬,被得罪的晋国大佬又不知何时会成为中军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