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难念的经(下八)


小说:盛唐破晓   作者:尘都乞儿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上阳宫,观风殿,今日武后身子不爽利,免常朝,遣内侍收敛朝臣奏疏以报。﹤菠⊙萝⊙小﹤说
  众朝官竟是格外踊跃,抱回的奏疏加上经由凤阁鸾台入奏的奏疏,足有一尺多高。
  武后瞟了一眼,脑仁就开始一阵阵抽紧,皱着眉头问道,“婉儿,朝中可是有大事发生?”
  “回陛下,臣妾,并未察觉”上官婉儿迟疑了下,摇摇头,在巾帼宰相眼中,这一尺高的奏疏,两行字就可以代替,虽牵扯各方利益,却无关大局。
  武后放下了心,脸色难看,“亏得朕没有朝会,若是去了,不晓得那些糟老头子又要吵闹多久,真真不识大体,烦心得紧”
  口中抱怨,武后还是伸手拿了几份奏疏翻看,因多数都是现场收敛起来,未曾经上官婉儿现行阅看整理,乱糟糟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她随手丢到一边,“奏疏都是弹劾庐陵王教子无方,李重润五人骄纵跋扈,反对给李重润五人封爵的?”
  上官婉儿有些为难,伸手捧出一摞她整理过的,郑重其事地道,“臣妾查看过的这些,除了弹劾庐陵王府和李重润五人的,还有一些弹劾权策假公济私,以权竺年幼、长安紧要的缘故,反对他出任长安尉”
  “哼哼,权竺年幼,长安紧要,只是这两个缘由?”武后神光湛湛,盯着上官婉儿。
  “大多如此”上官婉儿坦坦荡荡,巧笑嫣然,不动声色地加了砝码,“以臣妾看来,还当有权策插手西都,图谋不轨的罪状在内”
  “朕能想到的,大抵也是如此”武后恢复闲散模样,叹了口气,一身疲惫,“只是却总有人别出心裁,你看看这份奏疏”玉手一抬,递了一份奏疏过来。
  上官婉儿赶忙双手接过,一看之下,面色不动,心中却是波澜涌起,这是凤阁侍郎魏元忠的奏疏,他倒是没有弹劾谁,言辞也不算出格,只是声称权策为神都庐陵王府求情,有施恩卖好之嫌,陛下既已隆恩免了庐陵王府的罪责,便不宜在此时抬举启用权竺,以免权策势头太盛,引得旁人效仿,不利朝堂安稳。
  苦口婆心,言语恳切,倒是有几分老臣的样子,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一股脑既反对给庐陵王五个嫡出子女封爵,又反对权竺任官。
  上官婉儿眼皮子跳了跳,恨意大起,魏元忠这老东西,耍的一手好软刀子,怕不是又想要流放出京了?
  武后摆摆手,嘴角掀起一抹冷笑,既是要斗,朕便由得你们,且看你们能折腾成什么模样。
  “这些奏疏,婉儿代朕处置了,反对权竺任官的,一一申饬驳回,措辞要严厉,反对庐陵王子女封爵的,留中不发”顿了一顿,瞥了一眼魏元忠的奏疏,“迁魏元忠为长安留守,他既是不放心权竺,便让他去看着好了”
  上官婉儿心中惊疑不定,“臣妾领旨”
  长安虽然不远,却也离了神都中枢,算得上是最轻微的流放了,这是第四回了,魏元忠起起伏伏,就是不倒,简在帝心,上官婉儿对他的办法不多,既是武后下旨迁转,动几个字眼措辞,让他难受一些,还是可以的。
  光禄寺,掌管祭享、筵宴、宫廷膳羞之事,负责祭拜及一切报捷盟会、重要仪式、接待使臣时有关宴会筵席等事,与春官衙门精膳司业务有重叠,名义上是独立衙门,实际上却要接受春官衙门的指令,衙署的位置也与春官衙门比邻,门脸的仪制要低上一等。
  因光禄寺卿王澄老迈,常年在家荣养,不理政事,事实上操持衙门事务的,是两个新晋的少卿,郑重和李湛,本堂郎中桓彦范是衙门中的三号人物,也有一些话语权。
  “正旦大飨之日,不到一个月的时日,一应章程也当议一议……还有庐陵王、豫王子嗣封爵,说不得宫中也有赐宴”虽说官位相同,但李湛先入衙,年齿要长几岁,又是强势性子,处处要强压郑重一头,郑重也无意与他争锋,这么个清水衙门,争来争去没有意思,“虽说都有先例可循,但王寺卿不在,差事该如何分派,却是要重头捋一捋”
  “李少卿说得是,春官衙门精膳司的职官,要不要请来一同商议?”郑重一句话就顶得李湛肺管子冒火,春官尚书是严善思,侍郎是卢照印和崔融,上上下下都是权策的人,一旦请了来,他就得靠边站了。
  “春官衙门忙于预备春闱,宫宴事宜,本就是光禄寺正管,我等先拟定了章程,再请春官衙门会题便是”李湛垮着脸,不由分说。
  郑重翻了翻眼皮,不予搭理。
  本堂郎中桓彦范见两位主官有些膈肌,赶忙上前缓颊,捧着李湛,将郑重撇在一边,他倒是业务精熟,将一应事宜都分派给下属司官,安排得很是妥当,因李湛奏请封爵的缘故,他近来急速向李湛靠拢。
  郑重冷眼旁观,涵养得好气度,全程看着两人热热乎乎地有来有往。
  商议已定,三人散去,虽日头才到申时,衙门里无事,便散了衙。
  李湛似是身上有约,急匆匆便带着长随小厮走了,郑重慢悠悠理了理浅啡色官袍的交领,看着他的背影,眯起了眼睛。
  李湛去的地方,仍是悦来客栈的峨眉山包间。
  庞耒在里头等候,拱手笑脸相迎。
  李湛虽也姓李,却不敢像李璟那般拿大,口中称呼着“庞员外”,拱手作揖,笑容可掬。
  庞耒见状,反倒轻视了几分,“李少卿忠义,奏请给李氏血脉封爵,麟趾殿感激不尽”
  “不敢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罢了”李湛也没有急于交底,绕起了圈子。
  庞耒笑脸垮了下来,自斟自饮了一杯剑南烧春,“李少卿,房州远在天边,却只有一个未长成的嫡子在京,即便你仗义执言,怕也难以如愿获爵,奈何?”
  庞耒眼睛盯着李湛,这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分析,李湛奏请封爵,背后策动的,要么是渑池豫王,要么是房州庐陵王,李璟既是拿封爵来当做靠拢麟趾殿的筹码,显然并没有独立行事的意愿和能耐,那定然是房州在策动。
  李湛脸色僵住,他本就存心不良,首鼠两端,有卖好之意,既然麟趾殿已经看透,又拿捏了房州的痛脚,让封爵陷入僵局,再抻着有害无益,“庞员外,不瞒你说,我正是得了房州的信儿,才贸然行事,现在看起来,却是欠了考虑,日后行止,愿听吩咐”
  庞耒舒了口心气,得意地笑了笑,“李少卿不愧是俊杰人物,敢问房州传讯入京,渠道何在?”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在说李湛见风使舵。
  李湛没有理会庞耒话中的刺儿,抿了抿嘴,压低声音,利落地抖搂了出来。
  两人各取所需,都是满意,庞耒招呼了说书先生,讲起了武侠故事,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为英雄人物的热血豪情浮一大白,倒是有滋有味,爽快得紧。
  等到夜阑时分,李湛告辞,邀约庞耒同行。
  庞耒摇头拒绝了,意味深长,“李少卿且先行,在下还有贵客要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