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婚礼(下)


小说:汉末之天下   作者:几回春秋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虞谧姐姐,你要嫁给一个大英雄了,为何还许有伊人泪?”
  蔡琰不解的同时,还有些羡慕虞谧。
  骠骑大将军,声震寰宇,天下英雄,只有一人。
  曾几何时?她和刘凡也对上过一瞬间,刘凡也因为她的琴声仰慕过她。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但她没有虞谧与刘凡那种缘分。或许这就是宿命。
  祸福相依!
  “我这是高兴!”
  虞谧伸手掩去眼中玉珠,也掩去眉宇间那抹哀愁。
  转而一想,她是天下间最幸运的。
  不一会,有妇人来为虞谧点缀红妆,今天,她是最美的新娘。
  蔡琰默默的退了出去……
  将近黄昏时刻,刘凡带领喜庆的仪仗来到蔡邕府上。
  身后八百名亲卫骑兵和一众官员佐吏跟随,他们的身上全部挂有喜庆之物。
  一路上,抛撒五铢钱,全城喜庆。
  刘凡穿着玄纁色的礼服,束发戴冠,端庄肃穆。
  婚礼三书为聘书、礼书、迎亲书。由于刘凡和虞谧的情况特殊,没有聘书和礼书,但迎亲书必须要有。刘凡亲自迎亲。
  刘凡带着侍者,走入蔡府大门,门内之人恭敬相迎,为刘凡敞道。
  终于,刘凡与期盼已久的虞谧相会。
  刘凡定睛一看,只见虞谧乌云叠鬓,玉面桃腮,浅淡春山,眸似秋水。
  她有多美?如何形容?
  雨中的兰花有多美,她就有多美!
  九重天上的玄女如何?月宫中的嫦娥如何?
  不过如此吧!
  “你我天地相合,夫妻结发,从此生死相依。”
  刘凡伸出手,很简单的一句话,含着责任与决心。
  也应了那一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虞谧展颜一笑,莲步轻移,过来牵住刘凡的手。
  披红的马车停在外面,侍女扶虞谧上马车。
  刘凡骑上马,在全城百姓的祝福下,打道回府。
  天空之中,漫天晚霞,宁静而深远,婚礼一如这样。
  回到骠骑大将军府后,正是黄昏。
  许多客人接踵而至,贾诩、荀攸、王威、华佗、郑玄、申屠蟠等纷纷向他道喜。
  各县世家携礼祝贺,关羽、黄忠、赵云、徐晃、张辽等将纷纷派遣士兵代表全军向刘凡敬贺。他们要担起自己将领的义务,他们若来参加刘凡的婚礼,刘凡不但不会高兴,反而会生气。
  崔均、田丰、国渊、郑泰、管宁、华歆、邴原等郡县长吏也派人送来贺帖。
  车辆一时填塞街陌,骠骑大将军府已人满为患。但周围亲卫护卫,没有人敢大声吵闹喧哗。
  婚礼不举乐,不庆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
  整个婚礼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
  赞者为大儒蔡邕。
  在侍者和赞者的陪伴下,刘凡和虞谧缓缓步入婚礼仪式现场。
  婚礼现场在骠骑大将军府后院空地上,这是虞谧最喜欢的地方。
  一个面容绝色,气质幽雅。
  一个面目威严,举止大气。
  所有人的目光投入他们的身上,仿佛天地间,他们才是唯一。
  围观者接连夸赞郎才女貌,天造地设,此等女子才能与骠骑大将军配。
  同时,刘凡对虞谧纠结的爱,坎坷的情,也传为佳话。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身穿长裾的蔡邕,站在刘凡和虞谧前方,手捧卷轴,悠扬的吟诵着赞辞。
  此为汉家婚礼重要的一步,赞者赞辞。
  接下来是沃盥礼,刘凡和虞谧在进入正婚礼仪前,一同在盆中清洁双手,象征以清洁的身体和心灵进入这场神圣的仪式。
  然后是对席礼,两人对面正坐,正式进入核心仪式状态,象征今后将在一起生活。
  其后是同牢礼,刘凡和虞谧同吃一碗饭,取之于古汉牢房里所有犯人只能同吃一锅饭。行完此礼后,新郎新娘便成了一家人。
  紧接着是合卺礼,即将一个完整的葫芦切成两半,用一根红线拴着,葫芦里盛着酒,因葫芦是苦的,盛的酒必是苦酒,所以,新郎新娘共饮合卺酒,不仅象征着夫妻从婚礼开始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还寓意着夫妻同甘共苦。
  再然后是接缨礼,新郎亲手将新娘发髻上的订婚信物红色的“缨”解下,高举在空中向众位来宾展示,以象征婚姻得到家族和众人的认可,表示将新娘已经娶进门,从此新娘是新郎家中人。
  最后是结发礼,两位新人分别割下一撮头发,用红丝带绑在一起,象征着将两人牢牢结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结发之后,代表着生死相依,从此后家族延续……
  礼仪完毕之后,开始拜堂。
  一拜天地国亲师,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婚礼之后,虞谧就是他明媒正娶,他心中这丝牵挂更重了。
  虽说天下未稳,儿女情长。但他身为主公,并非这样。
  主公一直无后代,部下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不稳。有了子嗣之后,更能提升部下的凝聚力。
  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黄昏中开始的这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华夏是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今是,今后也是。
  ……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一转眼,近三年过去了。
  中平五年,十月。即公元一八八年。
  三年来,刘凡厉行法令,赏贱小,罚贵大,更深的打击豪强势力,对改过自新的世家选择重用,使雁门、河套令行政通。
  刘凡没有发展任何技艺,他鼓励农桑。在河套之地,开垦无数良田,依靠曲辕犁,水车,翻土灌溉,年年丰收。
  在百姓迁至河套第一年的冬天,预计的粮食远远不足以撑到第二年秋。
  刘凡果断下令停止军队、百姓用粮。
  他连战之下,缴获的百万头牛羊都消耗在一个冬天。以肉羹保护百万百姓过冬。
  刘凡觉得很值得,他让百姓安稳的度过寒冷的冬天。之后困难迎刃而解。
  刘凡励精图治,将士在边塞用命,文官在各地用力,百姓忙着耕种。
  三年内,百姓迁遍河套各县,将西汉时河套全部揽入怀中。
  将士在边境与鲜卑各部大小百战,仅刘凡在三年内,二十余次出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