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小说:汉末之天下   作者:几回春秋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中平二年,九月。
  何进、张让募兵完成后,与田丰、郑泰、崔均、崔钧、傅燮等奉命出发。
  而后,刘宏思及老臣,将以至暮年的杨赐请入朝中。
  由于司空张温领车骑将军正在凉州平叛。
  杨赐接替张温,再次任司空。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出任三公了。
  先前司徒、司空、太尉他都任过。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杨赐仅仅任司空一个月,便去世了。
  他很平静的离去,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当年六朝元老胡广令杨赐、刘宽、张济三人在华光寺为刘宏讲学。
  刘宏最倚重的帝师就是杨赐。以至于杨赐、蔡邕上疏陈说时事,弹劾受宠的乐松等人失败后,蔡邕被流放,杨赐却没事。
  杨赐死,刘宏感情流露,大恸。
  他身穿丧服,三天不上朝,赠东园棺椁、衣物,赐钱三百万、布五百匹。
  并下诏哀悼,命北中郎将郭仪为使持节,追赠杨赐卫将军司空印绶。
  几日后,安葬时,灵帝命侍御史持节送葬,兰台令史十人遣羽林骑士轻车介士,前后都奏响鼓吹,又下令卫将军下属及司空仪仗队伍送葬至墓地。公卿以下都参加了葬礼。
  杨赐秉政,文治显赫。刘宏追谥为文烈。其子杨彪袭爵。
  杨氏载德,仍世柱国。生前不能惩奸除恶,死后倍极哀荣!
  ……
  雁门,阴馆。
  当刘陶、刘宽、陈耽之死传入雁门之后,刘凡悲伤,当众落泪。
  三人都是当世大名鼎鼎的贤良忠臣,跟他一起并肩作战过,如何不令他悲伤?
  于是乎,刘凡连着三个月,每天早上身穿孝服向南拜礼。
  雁门士人得知之后,大赞刘凡的品德。纷纷效仿刘凡,南拜义士。
  “刘谏议气节比屈原,陈公正义比晁错,刘公能力比孔光。是吾东都鼎臣也。柱国崩塌,奸佞当道,可怜百姓矣。”刘凡悲痛的说道。
  刘凡下定决心要对刘宽、刘陶、陈耽拜三个月。今天是最后一日。
  “逝者已矣,生者安斯。雁门、定襄等五郡还有无数事情等着大将军处理,刘公等也定不想大将军如此悲痛。”王烈向刘凡劝说道。
  在刘凡真诚的渲染下,他们这些下属也不是滋味。
  “卿之言甚是,现正在往朔方、五原迁徙百姓,吾不能让百姓有损失啊!”
  刘凡抹干眼泪,正身说道。
  面对命运的无情鞭挞,越来越多百姓慕名而来。
  不过各地官员意识到本郡人口大量流失,严重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所以设置郡县重重关隘,以防本郡百姓跑到刘凡地盘。
  随着中原大旱,一大波流民流入雁门郡后,来雁门郡的流民百姓减少许多。
  原因就是被各地豪强官吏制止了。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若一县一郡百姓走大半,他们这郡县长官也不用当了。
  现在整个河套都落入刘凡掌控之中。
  张辽募得两万士兵连同战马一起交付给关羽。
  如荀攸、贾诩所料,五原、朔方黄河以北的鲜卑在刘凡大军进入定襄时,就向北逃遁了。
  扫清朔方、五原两郡之后。
  刘凡下令让关羽率领两万新军骑兵及三千五百阴山铁骑驻扎在朔方西面的鸡鹿塞。
  鸡鹿塞,是汉代通塞北之隘口。位于阴山山脉狼山西南段。峡谷贯狼山南北,谷底平坦。北依汉长城,东邻屠申泽,为汉代西北部门户,扼控穿越狼山之交通咽喉。
  西汉置塞。塞城临崖建筑,以石砌成,呈正方形,屹立于峡口西侧。
  驻扎在这里,在于震慑西部鲜卑。
  屠申泽周围地势平坦,也适合练兵。
  另外一万乞活军组成的骑兵由姜骏、高锴率领驻扎在朔方修都,南防匈奴。
  徐晃驻扎在曼柏,与乞活骑兵互为犄角。
  赵云率领六千骑兵驻扎在云中。
  从夏湖调出一万骑兵由黄忠统帅驻扎在定襄、云中边界。
  以防胡人游骑寇掠边境。
  另外刘凡下令准备在朔方的林戎,五原的河阴,云中的桢陵分别建造军用渡口。
  筹集工匠、百姓建造船只,修缮堤坝。
  这样一来,发生战事之后,大军就近渡过过河,依靠骑兵的机动,后发先至,掌控战局。
  时至现在,不包括县兵亭卒,刘凡麾下编制内骑兵五万六千,阴山铁骑三千五百,徐晃麾下骑步兵九千,高顺麾下一千陷阵死士。
  共七万大军。
  虽然其中有士兵还不精,但刘凡有的是时间磨合。
  “幼安,贤臣连连含恨而终。百姓流离失所,这是什么征兆,吾又该如何治理?”
  刘凡向美须眉的管宁。
  他与华歆、邴原号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虽管宁为龙尾,但刘凡最看重的就是管宁。
  他政治才华如何?刘凡不知晓。他在历史上也没有显露。但他的高风亮节,让刘凡深为佩服。
  刘凡招募管宁、华歆、邴原、王烈等人,许以重职。除了管宁之外,其他皆欣喜拜应。
  唯独管宁波澜不惊,这种淡泊明志的处事态度,让刘凡想起了这个时代的另一个人,诸葛亮。
  诸葛亮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确是无限接近完美的人。
  管宁身高八尺,美须眉。和史书上记载的诸葛亮样貌何等相像。
  他要是有诸葛亮的那种处事态度,将儒与法完美结合,那么治理一州一郡,信手捏来。
  虽然管宁当时没有同意入仕,但刘凡感觉他心中是有意的。
  刘凡带着管宁行走流民乡里,观百姓疾苦。
  沃野千里,无人开垦。凄凄百姓,不能富足。
  刘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管宁同意出仕,愿为一方百姓父母官。
  “老子云,古之为道者,不以明民,将以愚之。这是乱世之中最妥善的为政之法,也为必须的政治策略。”
  管宁徐徐的向刘凡说道。
  以智治国,国之贼也。但这也是历朝历代无法更改的。
  这里的“愚”并非愚弄百姓,而是以局限使他们过上更富庶的生活。它包括的意思还有很多。
  也更能维护刘凡统领边境五郡。
  不过如何,他是不会再踏回去了。
  三个月没有传来消息,刘凡心中还是有些打鼓的。
  他已经做好准备了,天子、群臣若是将他调回去,他立刻对西部鲜卑开战。
  开了弓,就没有回头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