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分读者吐槽袁崇焕曹化淳有关问题的说明


小说:日月当空照中华   作者:哼哈大王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本书上传半年多了,发现除了拿掉魏忠贤引起很多魏忠贤粉丝不满,留言攻击本书以外,还有两个方面,读者的吐槽和差评相对比较集中,这里多少作点说明。
  (一)关于袁崇焕的问题。有人说,袁崇焕这样的人根本不能用,用了他,大明朝只能灭得更早,崇祯皇帝只能死得更快。
  就因为这个,有个别读者对作者口出恶言,进行各种人身攻击和辱骂。
  这是本人始料未及的。
  袁崇焕这个人很复杂,擅杀毛文龙他当然有错,但毛文龙自身也有过错,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对袁崇焕的贡献一笔抹杀,全盘否定。
  说他喜欢说大话,放空炮,忽悠年轻的崇祯皇帝,这一点应该是没有错的。
  但是说到底,他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迎合崇祯皇帝希望尽快平复辽东的急切心理,一心想要尽快争取到蓟辽督师的位置。
  崇祯二年十月底,黄台吉带领后金和蒙古大军从蓟镇破边而入的时候,袁崇焕率领辽东军队回援京畿的很多表现,的确十分可疑。
  包括他之前与后金国私底下的那些联络,都有很多可疑之处。
  但是若有谁说他真的背叛了大明朝,投靠了后金汗黄台吉,甚至说他是汉奸,那就真的是有点过了。
  若真是如此,崇祯皇帝后来让他入城,他就不会入城,让他在狱中写信召回祖大寿等人带走的辽东军队,他也不会痛痛快快地写信。
  他扶持祖大寿等等辽东将门世家的做法,出于他的平辽战略,也就是什么以辽土养辽人,用辽人平辽土的战略。
  我们现在可以说,这个战略是失败的,是错误的,不仅没有收到效果,而且养大了祖大寿这样的辽东军阀。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仅凭这一点就说他是汉奸,说他是满清的间谍,是不是有点太武断了?
  作者说这些,不是为了给袁崇焕辩护。
  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历史人物,已经过去了二三百年了,还有什么辩护的必要?
  作者在本书中如此这般写他,就只是想尽可能地,给明末的这些历史人物,作出一个尽量客观的评价而已,无关乎网上什么袁粉与非袁粉或者黑袁粉之争。
  事实上,兴城古城的蓟辽督师府,本人去过两次了,对袁崇焕当年在宁远城那么一个只有两条街的弹丸之地,坚持抗击后金进犯数年的事迹,还是非常敬佩的。
  这不是那个年代所有的进士文官都能够做到的事情。
  就凭这一点,谁又能说袁崇焕无才,谁能说袁崇焕是蠢材,不是人才?
  难道搁在那个时代,你敢说你能超越袁崇焕,比袁崇焕做的好?
  能够考中进士,而且还敢于在天启年间单枪匹马考察辽东边备,在辽东局势大坏的情势下,敢于违抗上官指令,坚守宁远一线,比起那个时代醉生梦死的大多数文人士大夫而言,难道不值得后人付出哪怕一丁点儿的敬意?
  本书没有把他放到辽东督师的位置上去,就是因为作者对他的命运感到惋惜,希望给他一个与历史上不同的结局。
  至于说放到西北是对是错,大家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地进行推理评论,没必要意气用事地对作者进行攻击辱骂。
  (二)关于曹化淳的问题。曹化淳不过是太监而已,说他在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的时候开门投降,不是作者在这里信口胡说,是有史料支持的。
  明史大家孟森先生,在其名作《明史讲义》里,就采纳了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
  本来不想再提这个事情,因为之前在回复一些读者的评论中,已经说过这个问题了。
  但是还是不断地有读者为了这个问题,留言攻击本书,并且辱骂作者。
  个别读者甚至只看了一两章,就开始大放厥词,话里话外说得好像他自己是什么明史专家,而作者不过是个傻逼白痴。
  但是你若看了他的论据,就会发现,其中的种种说辞,不过是从百度百科上抄来的罢了。
  关于这个问题:
  首先,这是小说,不是论文。
  对于曹化淳,作者本身不抱任何固执的立场,觉得哪一种对于本书有用,而历史上的确又有这样的说法,那么作者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它作为依据进行演绎。
  大明朝不是依靠太监建立的,也不是因为最后没有重用太监而灭亡。
  一个穿越者回到过去,难道还要长期、处处仰仗太监来治国吗?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什么监军要靠太监,收税要靠太监,什么都要靠太监,要你这个穿越者皇帝回去干什么?
  一些读者因为魏忠贤被杀,而曹化淳没有得到本书主角崇祯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对本书以及作者留言辱骂,简直是不可理喻。
  其次,关于曹化淳本人的种种说法相互矛盾,历史上有的将他说的忠厚老实,有的将他说的奸诈无比。
  而作者能够从史料中获得的信息,只能说明这个人出身于天津卫,家里穷,兄弟很多,不能都养活,就把他舍出去了。
  此人净身入宫当了太监后,就读于教导太监们读书识字的内书堂,年长以后,不光是能识字,能读书,而且琴棋书画都很明白,与东林党的许多人物互相唱和,交情莫逆,所以后来投降了满清之后,很多投降满清的汉奸读书人为他洗白。
  对作者来说,不管他在崇祯十七年春天的时候是不是告老还乡了,他的节操,都跟王承恩、褚宪章、方正化这样的内臣没法比。
  不光是没法比,甚至可以说是差得远。
  就凭他曹化淳在满清入主京师之后没多久就投降了满清这一点,若是崇祯皇帝地下有知,就一定想要杀了他。
  崇祯皇帝待他不薄,信重恩遇远远超过了王承恩、方正化、褚宪章这样的内臣,这些内臣在明亡之后都为之殉节了,而他曹化淳却投靠了满清。
  别说什么投靠满清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收尸,这是纯粹的洗白。
  没有他,多尔衮就不给崇祯皇帝收尸了?
  再说了,人都死了,明朝也亡了,整那些还有什么用?
  若说他真的忠心耿耿,李自成占据京师的时候,崇祯皇帝停尸在紫禁城西华门外多日,方以智去哭丧的时候,他怎么不去哭丧,怎么不去守灵,怎么不去请求收葬?
  李邦华、范景文、巩永固等人得知皇帝死讯纷纷自杀殉节的时候,作为崇祯皇帝最信任的内臣,他干什么去了?
  不管曹化淳当时是不是在京师,他要真的忠诚无私,比王承恩还忠心耿耿,他怎么不去殉节?
  说他那个时候不在京师,不知道京师破了,崇祯皇帝死了,那就纯粹是胡扯了。
  说到底,曹化淳不过是个太监而已,他对明朝对崇祯根本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贡献。
  说实话,作者对所有的太监都讨厌,对这种没有骨气的更是极端厌恶。
  明朝的太监里面,觉得还算是可以的,也就是郑和和王承恩两个人而已,其他的,虽然不能说都该杀,但是作为本书设想之中的崇祯皇帝来说,知道曹化淳这样的人最后投靠了满清,就算是立刻杀了他,又有什么不合常理的?
  关于这些问题,就说这么多吧。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此书的读者,自然能够理解作者的苦心和本书的逻辑,不喜欢此书的作者,说再多也是无用。
  (三)关于评论区管理的问题。作者在此特别声明一点,凡是因为本书中讲到的故事和人物,而口出恶言攻击辱骂作者的,一概删除留言评论,并禁言一周或永久禁言,对此不再一一解释。
  作者写这样的网络小说,只是为了娱乐,为了解闷,不是为了给哪个谁添堵,也不是为了给自己找骂找不痛快。
  而且作者是个七零后,年纪不小了,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可能的确存在知识结构老化啊,跟不上现在明史研究成果啊,跟不上现在网络舆论潮流啊什么的问题。
  对于这点,作者一定努力克服。
  不过,有必要提醒读者朋友,作者不是全职写手,不是专业写手,更不是靠写这个东西吃饭,所以,真心不想为了这个让人骂来骂去。
  以前看别人的书时,即使再不满意,也不过是一笑了之。
  最多也就是弃书不看罢了,从未对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作者口出恶言。
  因为上起点看书,不是来寻衅滋事,而是来娱乐消遣,为此大动肝火生气骂人,实在没有必要。
  而且,本书前面将近三百章都是公众章节,又不让你花一分钱,也没有强迫谁来看,若是你免费看了书,然后还留言骂作者,你不觉得这么做的人挺缺德吗?
  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够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