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逞机心巧思学艺


小说:剑耀南山   作者:成何不体统   类别:诸天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拉关系这事说难也不难,关键在于了解对方,接近对方,最后投其所好。
  陈宸继续往下写:‘王重阳’。
  周伯通大感惊讶,也顾不得写字了,忙问:“你知道我师兄?”
  见陈宸听不太明白他讲的话,他又在地上写了一遍。
  陈宸按捺心中的激动,他知道周伯通一生最在意的人就是他师兄王重阳,同时他也最听王重阳的话。
  他半编半回忆,继续写道:‘重阳真人的事迹在我们村口耳相传,都说他是天上仙君下凡,是抗金大英雄。’
  ‘我们还听说他有个师弟周伯通,武功高强,有赤子之心。所以我先前知道你叫周伯通后才会如此震惊。’
  周伯通看了这段话喜得抓耳挠腮,手舞足蹈。
  想要让他心生愉悦,别人夸他师兄一句比夸他自己一百句更有作用。
  何况是眼前的夸赞是一个孩子手写出来的。
  众所周知,孩子不会骗人。
  他边说边写,“你说的对,我师兄文韬武略那是一等一的强。你这是从哪里习得文字?这文字和你口音一样,都很古怪。许多字都少了笔画,结构也有变化。”
  简体字也好,繁体字也好,看到后理解意思并不难。
  真正难的是重新记住这么多字,写出来不出错。陈宸除了个别记住的繁体字,一直写的是简体。
  显然,周伯通只是孩子心性,有话直接问,绝不是不闻不问的蠢蛋。
  陈宸只好临场发挥,编了个故事。
  ‘游方道士受伤落难,我们家收留照顾这个道士,然后我在道士养伤期间向其学习文字句读。’
  ‘那游方道士为了让我学的容易些,就造了些简化的字。’
  ‘至于口音,我们一家本是金国大都以北的山里百姓,为躲兵灾,逃到了这里。哪里想到,都逃到这么远了,还是被蒙古兵砍死。’
  这個故事也是为了拉近双方距离。
  你看我和道士这么有缘,还不收我入门?
  照顾受伤道士这种事你作为道教门派一员听了后没点感想?
  陈宸觉得这应该能让周伯通多少增加一丝丝好感吧。
  但事情还是比较棘手,该怎么从周伯通身上薅到羊毛,学会武功呢?
  两人笔谈聊天还在继续。
  这炭笔真难用,陈宸内心吐槽道。
  他不着痕迹地代入自己的人设,扮演失去亲人,内心悲痛的纯真儿童。
  说是人设,但也不是假的。
  他与前世亲人天人两隔,内心确实悲痛。
  周伯通表里如一,心如赤子,只要能说的,绝不会撒谎。
  过了小半天,在陈宸的刻意表现和努力迎合下,两人熟悉起来。
  殊不知,对面陈宸正在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算计他。
  他计划着是不是投其所好,弄点趣味科学小实验,引起周伯通兴趣。
  原著中老顽童想学控玉蜂技巧,后来左思右想,准备拿空明拳换。
  咦,后来耶律齐怎么博得老顽童欢心的?
  陈宸努力回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哎,书到用时方恨少,梗概或许还记得,细节却都被时光的砂砾掩埋。
  太阳渐渐偏西,挂在了树梢上。庙中两人分食了瓦罐中剩下的马肉。
  说来奇怪,王重阳立下的全真道统禁食荤腥,他的师弟周伯通却百无禁忌。
  吃完,周伯通好像对写字聊天失去了兴趣。
  他似有离去之意。
  不知道他有没有想带自己一起离开啊?不会不管不顾吧。
  这人浑然没想到丢下他一个小孩独自在这种地方会怎么样,况且蒙古兵随时可能会回来。
  陈宸有点慌。
  周伯通虽然觉得他长得像他师兄,人也挺有趣,根骨也不错,有心想教一两招,但还是嫌麻烦。
  陈宸急中生智,在地上写道:‘我有个戏法,能把水变成冰,你想不想看。’
  周伯通一看,顿时来了兴趣。
  现在仍是深秋,天气渐凉,然而远没有到结冰的地步。
  陈宸也是在赌,赌周伯通不知道硝石制冰,赌他一心扑在武学上。
  周伯通应该不至于博闻强识到这种地步吧?
  硝石制冰的历史可以追溯唐朝时期,唐朝人发现了硝石的制冷作用,并开始利用它制冰来制作冷饮、冷藏食物等。
  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能利用现有资源的简易趣味小实验了。
  陈宸让周伯通在破庙中稍待,别偷看,自己捧着瓦罐往外走。
  他来到庙门外,先是捡回来那柄断刀,然后直接奔着村里的旱厕跑去。
  说来也是奇怪,他昨天还浑身疼痛,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手臂后背还有数道血口,今天起来却发现伤口已经结痂,青肿竟都消退。
  莫非他觉醒了什么了不得的体质?丐版金刚狼?
  他此刻奔走在土路上,并不觉得疲惫。
  来到旱厕,这里臭气熏天。
  幸好是秋凉季节,味儿没夏天那么冲。
  只见旱厕内圈石板上附着一层白灰色的颗粒状物,这就是最易得的硝石了。
  忍着恶臭,他弯下腰用断刀刮下硝石,放进瓦罐里。
  不多会儿,硝石便铺了整整三分之一个瓦罐。
  然后他又找了块破布,把硝石包起来,藏于怀里。
  最后他拿着腾空的瓦罐去河边打了水,匆匆返回破庙。
  破庙里,周伯通正等的着急,见陈宸返回,忙迎了上去。
  陈宸来到破庙中间,把瓦罐往周伯通眼前一递,示意他看一看,检查下。
  瓦罐中就是溪水,翻来覆去也看不出个花来。
  然后他把瓦罐放下,绕着它念念有词,仿佛是在念什么咒语,肢体动作逐渐夸张,像是在跳大神。
  在此过程中,当背朝周伯通时,陈宸偷偷伸手从布包里握了一小把硝石。
  等绕了大概有十圈,突然停下把手伸进罐里搅动起来。
  如是重复三遍,只见瓦罐内部分水开始结冰,慢慢形成冰沙。
  陈宸又等了一会,见瓦罐外壁上挂起了水珠,便知道事情成了。
  周伯通已等的不耐,见状连忙探脑观看,瓦罐内原来的水,竟已成冰。
  虽然这冰不那么剔透,冰中还有好多杂质,但那也是冰啊!
  “好玩好玩,有趣有趣。”周伯通连连惊呼,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好孩子,快教教我,怎么办到的。”周伯通蹲下,握住陈宸的手。
  陈宸还是不太能听的懂周伯通的口音,猜测应该是问原理方法之类的话。
  便连忙用“炭笔”写道:‘我这是习自游方道人的绝技,你想学我可以教,但你要用东西来换,我娘说凡事都要公平。’
  ‘要不这样,你教我洛阳雅言且让我能通读一本道经,我便教你怎么水变冰。’
  他心知直接提学武,说不定会被拒绝,所以退而求其次。
  周伯通左思右想,横竖觉得不亏,便满口答应下来。
  殊不知,有条计策,名为“温水煮青蛙”,美其名曰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