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带着一万兵马,浩浩荡荡出城。
这一万兵马中,大多都是刚刚入伙的老百姓,只有两千人属于李白曾经训练过的部下。
不过他带来了上百条燧发枪。
这是他决战的关键!
来勤王的席元庆只有八千人马,据探子来报,其中只有五千人是正规军,另外三千人只是在临邛征发的民夫,临时配上武器以壮声势。
虽然文聘的人数更多,但实际战力是比不上席元庆的。
只不过墨信也知道,多亏了李唐一任由一任的皇帝对巴蜀的不信任,不断削弱巴蜀的兵力,使得巴蜀的兵马实际战斗力并不强,很多都是两鬓发白的老兵,甚至粮饷也时有克扣。
这也是李唐的皇帝遇上叛乱,都喜欢逃亡巴蜀的原因之一,因为巴蜀的原班兵马完全不具备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考虑到士气,文聘的兵马反而斗志盎然,而席元庆的兵马都是表面平静,心里同样没有任何波澜。
算是彻底麻木了!
两军在野外相遇。
首先是斥候之间发生的战斗。
地形对于双方来说,都不占优势。
文聘虽然是历史上的名将,但面对一支自己刚刚接手的军队,指挥起来同样无法得心应手。
他只好选择最简单的战术。
一队兵马在前,另一队骑兵绕后,对敌方的民夫队伍出手。
以他的见识,哪怕情报不足,也能判断出对方的军队里并非全部正规军,在正规军后面看到有滥竽充数的民夫。
而在战场上,即使是民夫队伍,一旦生乱,也会影响到全军的军心。
同时,他安排火枪队在侧前方,作为一个陷阱。
席元庆没有文聘那么多的花花肠子,所以他的打法更为正规正举。
直接就是大军一鼓作气的压上。
然后看到孤零零在外的火枪队,自然而然的上钩。
在席元庆看来,敌军的指挥官真是傻,居然让一个百人队伍就呆在侧前方,是主动投喂自己吗?
他正担心己方的士气不足呢!
只要能消灭这上百敌军,就能提升己方士气,同时打击敌方士气,这么好的事情他为何不做。
可下一秒,他就后悔了。
随着火枪队开枪,冲过来的唐军士兵顿时如同割麦子般倒下。
即使火枪队中只有五十人属于经过严格训练的正规军,另外五十人是临时教会用枪,加入队伍里瞎几把乱射的唐朝民兵,但在老带新一对一的教导下,最基本的命令还是可以让民兵们严格执行。
而火枪队贵在距离,并非精度。
在弹幕攻击下,即使有人乱射,也能出现杀伤效果。
冲过来的唐军不信邪,但排队枪毙的战法极大的发挥了燧发枪的威力。
砰砰砰砰!
接连不断的枪声响起,唐军一茬又一茬的倒下。
席元庆总算是发现了不对劲。
原来那并非是敌军傻,而是敌军抛出来的诱饵呀!
他再看全局,随即骇然发现,敌军的大部队已经粘上了他们的侧翼,而还有一支五十人的骑兵队伍,正直直冲向后方的民夫阵列。
对于一个将领来说,是不是名将就看这种危急时刻,是否可以指挥得当化险为夷。
可惜,席元庆并非名将。
他如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面对这种局面,顿时手忙脚乱起来。
他想让人去支援后方,拦住后方来袭的骑兵队伍,
但大部队又被敌军缠住,根本没有哪支队伍可以及时脱身前去增援。
他又想让前军后撤,不要再想着吃下那一百人的奇怪队伍了。
这一下倒是没让他失望。
前军撤了,只不过撤得毫无秩序,乱糟糟的就往回跑,直接冲撞了自己的中军。
敌军的火枪队又在不断逼近,追着前军的屁股不断射杀。
前军更是不敢在战场上多呆一刻,任何人挡在他们面前,都会逼得他们挥刀砍杀。
一时间己方中军和前军就发生了内斗。
而侧翼还被敌军大部队纠缠。
后军的民夫队伍已经与敌军的骑兵队伍接触,结果一触即溃。
席元庆崩溃了。
为什么仅仅片刻,局面就彻底陷入了对自己不利的情况?
他顾不上太多,只能发出全军撤退的军令,然后自己也跟着一起跑。
要是他再不跑,他所在的中军就要被前军给冲散了,到时候自己可能会被自己人踩死。
随着中军大旗朝后走,原本还在拼命抵抗的侧翼也保持不了镇定了。
霎时间,整个唐军队伍就全都露出后背给到叛军。
文聘举臂高呼:“喊话投降不杀!”
周围的士兵闻言,纷纷大喊:“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部分走投无路的唐军士兵毫不犹豫,果断丢下武器投降。
至于没投降的人,文聘也不放过,一路追击。
一个时辰后,战斗彻底尘埃落定。
倒霉的席元庆和柳奕被俘,八千唐军中,死了一千多人,逃了两千多人,剩余的四千多人纷纷投降。
文聘打扫完战场,押着浩浩荡荡的俘虏队伍就返回成都城。
墨信等人早早就收到了消息。
墨信得意道:“怎么样?我就说外面的敌人不足为据吧?”
李白点头:“群主英明!”
杜甫的脸上则是再无此前的紧张之色。
他把战报看了一遍又一遍,最终确认。
墨信带过来的这些人真的有可能就是历史里的名将,在这些名将面前,唐军犹如土鸡瓦狗般,不堪一击。
其实真正不堪一击的是巴蜀的兵马,若是换做其他地方的兵马,并不会像席元庆等人那般败得那么迅速那么惨。
等到文聘返回后,墨信等人亲自在城门处迎接。
既是给了文聘面子,又是在告诉所有叛军士兵,唐军不足为惧,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文聘将席元庆和柳奕带到墨信面前,道:“将军,这两人就是唐军的首领,要如何处置?”
墨信看向一旁的杜甫。
杜甫问:“你们可愿降?”
席元庆傲然:“宁死不降!”
柳奕道:“某只恨未能战死沙场!”
墨信又看向李白,李白站出来道:“你们当真不降?”
席元庆一怔:“你是李太白?”
“正是!”
“您造反了?”
“是又如何?不过我们是当今陛下亲封的讨贼大将军!我们即……”
“好,在下愿降!”席元庆说出这句话时,看向李白,满眼都是小迷弟看着偶像的眼神。
这一万兵马中,大多都是刚刚入伙的老百姓,只有两千人属于李白曾经训练过的部下。
不过他带来了上百条燧发枪。
这是他决战的关键!
来勤王的席元庆只有八千人马,据探子来报,其中只有五千人是正规军,另外三千人只是在临邛征发的民夫,临时配上武器以壮声势。
虽然文聘的人数更多,但实际战力是比不上席元庆的。
只不过墨信也知道,多亏了李唐一任由一任的皇帝对巴蜀的不信任,不断削弱巴蜀的兵力,使得巴蜀的兵马实际战斗力并不强,很多都是两鬓发白的老兵,甚至粮饷也时有克扣。
这也是李唐的皇帝遇上叛乱,都喜欢逃亡巴蜀的原因之一,因为巴蜀的原班兵马完全不具备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考虑到士气,文聘的兵马反而斗志盎然,而席元庆的兵马都是表面平静,心里同样没有任何波澜。
算是彻底麻木了!
两军在野外相遇。
首先是斥候之间发生的战斗。
地形对于双方来说,都不占优势。
文聘虽然是历史上的名将,但面对一支自己刚刚接手的军队,指挥起来同样无法得心应手。
他只好选择最简单的战术。
一队兵马在前,另一队骑兵绕后,对敌方的民夫队伍出手。
以他的见识,哪怕情报不足,也能判断出对方的军队里并非全部正规军,在正规军后面看到有滥竽充数的民夫。
而在战场上,即使是民夫队伍,一旦生乱,也会影响到全军的军心。
同时,他安排火枪队在侧前方,作为一个陷阱。
席元庆没有文聘那么多的花花肠子,所以他的打法更为正规正举。
直接就是大军一鼓作气的压上。
然后看到孤零零在外的火枪队,自然而然的上钩。
在席元庆看来,敌军的指挥官真是傻,居然让一个百人队伍就呆在侧前方,是主动投喂自己吗?
他正担心己方的士气不足呢!
只要能消灭这上百敌军,就能提升己方士气,同时打击敌方士气,这么好的事情他为何不做。
可下一秒,他就后悔了。
随着火枪队开枪,冲过来的唐军士兵顿时如同割麦子般倒下。
即使火枪队中只有五十人属于经过严格训练的正规军,另外五十人是临时教会用枪,加入队伍里瞎几把乱射的唐朝民兵,但在老带新一对一的教导下,最基本的命令还是可以让民兵们严格执行。
而火枪队贵在距离,并非精度。
在弹幕攻击下,即使有人乱射,也能出现杀伤效果。
冲过来的唐军不信邪,但排队枪毙的战法极大的发挥了燧发枪的威力。
砰砰砰砰!
接连不断的枪声响起,唐军一茬又一茬的倒下。
席元庆总算是发现了不对劲。
原来那并非是敌军傻,而是敌军抛出来的诱饵呀!
他再看全局,随即骇然发现,敌军的大部队已经粘上了他们的侧翼,而还有一支五十人的骑兵队伍,正直直冲向后方的民夫阵列。
对于一个将领来说,是不是名将就看这种危急时刻,是否可以指挥得当化险为夷。
可惜,席元庆并非名将。
他如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面对这种局面,顿时手忙脚乱起来。
他想让人去支援后方,拦住后方来袭的骑兵队伍,
但大部队又被敌军缠住,根本没有哪支队伍可以及时脱身前去增援。
他又想让前军后撤,不要再想着吃下那一百人的奇怪队伍了。
这一下倒是没让他失望。
前军撤了,只不过撤得毫无秩序,乱糟糟的就往回跑,直接冲撞了自己的中军。
敌军的火枪队又在不断逼近,追着前军的屁股不断射杀。
前军更是不敢在战场上多呆一刻,任何人挡在他们面前,都会逼得他们挥刀砍杀。
一时间己方中军和前军就发生了内斗。
而侧翼还被敌军大部队纠缠。
后军的民夫队伍已经与敌军的骑兵队伍接触,结果一触即溃。
席元庆崩溃了。
为什么仅仅片刻,局面就彻底陷入了对自己不利的情况?
他顾不上太多,只能发出全军撤退的军令,然后自己也跟着一起跑。
要是他再不跑,他所在的中军就要被前军给冲散了,到时候自己可能会被自己人踩死。
随着中军大旗朝后走,原本还在拼命抵抗的侧翼也保持不了镇定了。
霎时间,整个唐军队伍就全都露出后背给到叛军。
文聘举臂高呼:“喊话投降不杀!”
周围的士兵闻言,纷纷大喊:“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部分走投无路的唐军士兵毫不犹豫,果断丢下武器投降。
至于没投降的人,文聘也不放过,一路追击。
一个时辰后,战斗彻底尘埃落定。
倒霉的席元庆和柳奕被俘,八千唐军中,死了一千多人,逃了两千多人,剩余的四千多人纷纷投降。
文聘打扫完战场,押着浩浩荡荡的俘虏队伍就返回成都城。
墨信等人早早就收到了消息。
墨信得意道:“怎么样?我就说外面的敌人不足为据吧?”
李白点头:“群主英明!”
杜甫的脸上则是再无此前的紧张之色。
他把战报看了一遍又一遍,最终确认。
墨信带过来的这些人真的有可能就是历史里的名将,在这些名将面前,唐军犹如土鸡瓦狗般,不堪一击。
其实真正不堪一击的是巴蜀的兵马,若是换做其他地方的兵马,并不会像席元庆等人那般败得那么迅速那么惨。
等到文聘返回后,墨信等人亲自在城门处迎接。
既是给了文聘面子,又是在告诉所有叛军士兵,唐军不足为惧,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文聘将席元庆和柳奕带到墨信面前,道:“将军,这两人就是唐军的首领,要如何处置?”
墨信看向一旁的杜甫。
杜甫问:“你们可愿降?”
席元庆傲然:“宁死不降!”
柳奕道:“某只恨未能战死沙场!”
墨信又看向李白,李白站出来道:“你们当真不降?”
席元庆一怔:“你是李太白?”
“正是!”
“您造反了?”
“是又如何?不过我们是当今陛下亲封的讨贼大将军!我们即……”
“好,在下愿降!”席元庆说出这句话时,看向李白,满眼都是小迷弟看着偶像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