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千亿规模的收益,一条逃亡的“狗”
一周,整整一周的时间。
在外界普遍不知道的情况下,晨光集团顶楼开展了一场激烈的“磋商会”。
对于大厦周边的商户和白领们来说。
最近一周的时间,晨光集团周围总是有各种身材高大,带着耳麦的人在到处游走。
见惯了经常出现大人物进行戒严的燕京人,就开始猜测晨光大厦内部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在。
当然,也不乏有消息灵通的人知道。
晨光集团内部迎来了一批能影响全世界格局的人物。
也不是没有某个层面的人想要出面接待。
但他们刚把提议递交上去,就被人给驳斥了回来。
只是暗中派了一些各领域的专家和智囊过去。
至于这些人在这次事件中有没有起到作用,或者说能不能影响张晨等人对于这次谈判的进程。
无人知晓。
所以这里面的事情,只有少部分人知道。
但哪怕是这样,也能让人侧面知晓一些事。
张晨,正在做一件对于整个世界格局的事,远没有现在外界这样平静。
不过哪怕外界不知道,在一周后也终于出现了结果。
晨光集团与华尔街三十五家投行达成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备忘录。】
华尔街银行迎来重大变革。】
全球民众与华尔街的金融战,大获全胜!】
全球富豪榜或将迎来重大改变!】
今日过后,里昂的财富到底膨胀了多少?】
今天是《爱乐之城上映两周的日子。
现在电影已经成功在全球范围内斩获了超过13.89亿美元票房。
所有人都对于《爱乐之城打破《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票房纪录信心满满。
但当今天的新闻突然转向,开始报道张晨的财富时,很多人都有些懵。
“就一部破10亿美元的电影吧?怎么吹起里昂的财富了。”
“对啊,虽然电影赚得多,但到里昂手上应该也没有多少钱吧?”
“还膨胀,我看是张晨本人膨胀了吧?”
“华尔街和里昂,难道是我们买的那支基金暴涨了?”
“我看了cg基金今天的走势,也就比我当初入手的时候涨了30%嘛,夸张了吧?”
“夸张?这支基金的规模可是足足有560亿美元,要是里昂在这支基金中的占比很高呢?”
“你们这么一说,我还真就看了里昂在几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他好像被剔除股东之位了。”
“什么情况?!被人踢出局了?”
“不过这好像也能解释里昂的资金来源?”
“他拿这笔资金去做空华尔街了?”
外界看了这几条突如其来的新闻也是云里雾里。
都在猜测张晨到底在这段时间不跑电影宣传,和华尔街的那帮吸血鬼在搞什么交易。
但普通人注定接触不到张晨等人的层级,不可能了解到所有的交易内容。
张晨也不会傻到满世界去宣传。
主要还是因为这次交易的收获太大了。
大到足以让他以往给自己设立的形象轰然倒塌。
“这么多钱,怎么也是个令人头疼的事情啊”
晨光大厦顶层,张晨的董事长办公室内。
他面前放着一箱箱文件。
里面的内容就是这一周时间,和华尔街的银行们谈判出来的结果。
而在他手上的一份,是所有内容的汇总。
之所以感慨不知道怎么钱,实在是这次的收获太大了。
这次的协商,主体还是按照当初约翰·迈克所提议的框架下进行的。
但其中的各种数字,又往张晨一方做了大量倾斜。
同时,也加入了张晨要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也是这场会议开这么久的主要原因。
因为高盛,一直在拖。
备忘录】:
甲方:晨光集团、先锋领航、贝莱德、迪士尼、华纳兄弟、环球影业.
乙方:摩根士丹利、旗银行、高盛集团.三十五家银行
基于甲方向乙方购买cds一事,达成以下共识:
1、甲方接受乙方50%现金及等价物赔付,赔款总额为cds面值70%计算,即总额6314亿美元,赔付现金部分为3157亿美元。
现金部分:
1、旗银行180亿美元、高盛集团500亿美元、摩根230亿美元现金。
2、高盛银行1800亿美元漂亮国国债债券。
3、剩余银行承担447亿美元
资产部分:
1、旗、摩根持有的cdo担保债务凭证一折,总计235亿美元目前实际价值2350亿美元。
2、三十五家投行转移股权。
其中包括:
谷歌71.6亿美元
微软57.5亿美元
苹果2.3.3亿美元
亚马逊2.5%4.46亿美元
英伟达1.2%1.36亿美元
甲骨文2.1.06亿美元
合计:367.5亿美元当前股价
展期:
除股权外,所有现金将在未来3年内逐步还款。
利率为libor+5%目前libor利率为5.2%
超过一年,每年在此基础上增加2%的利息。
合作:
甲方与乙方共同成立“edeyeodawn资管公司”
甲方以剩余持有赔款439.5亿美元入股,占股70%
乙方以资金、管理、技术、运营场地等入股,占股30%
乙方承诺建立的初始资金不少于50亿美元。
其中,甲方占股比例为:
晨光集团:19.8%
先锋领航:15.5%
贝莱德:10.6%
迪士尼:5.3%
“要是所有的钱都能立马到账该多少啊。”
张晨看着那一列列的数字,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不过他也知道这不现实。
这些投行本身就已经陷入了债务危机里面。
如果这个时候把他们的流动性抽空,那立马会“原地破产”。
而且这场交易中,每一方都有每一方的诉求。
例如先锋领航和贝莱德,就是需要稳妥点的收入,所以侧重点就是现金部分。
虽然这部分需要未来三年内逐年获得,但对于这么高的利息来说。
他们哪怕什么事都不用干,都能每年获得高额的报酬。
而对于好莱坞的各家制片厂来说,“ed”的股份比较重要。
对于以电影业务为主的他们来说,有一个今后的稳定收入来说是最重要的。
毕竟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要是能拿下由全球最顶级投资团队组成的一家资管公司的股份,对于他们今后的电影业务绝对是一剂强心剂。
如果这家资管公司的运营状况良好,他们今后也也不用再看银行的脸色贷款。
就是苦于在这场张晨领导的“盛宴”中,他们由于囊中羞涩,没有投入太多资金进来。
所以虽然想要多投入,但总占比放在那儿,他们在实际占股中还是比不过先锋领航、贝莱德和主导者张晨。
而张晨自知在这场交易中,自己华国人的身份太显眼了。
所以自己主动拿下了“最垃圾”的部分——科技公司股份。
贝莱德、先锋领航现在都嫌弃的谷歌、微软等股份。
原因就是这场危机虽然爆发没有多久,但是但凡是家上市公司,股价下跌是必然的。
这些公司现在虽然股价已经下跌了一大截。
但在他们眼里,远没有到触底的时候。
这个时候去接盘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份,搞不好会把这次赚来的钱都赔进去。
不过张晨也没有傻到按照目前的股价去计算这些股份。
这么做反而会让这些人觉得他又有什么谋划。
到时候突生变故,让他拿不到这些核心科技公司的股份就难办了。
所以他直接从投行那里,以40%的价格拿下了这些公司所有的股份。
就这,在贝莱德和先锋领航眼里还是跟傻子一样。
没办法,实在是这些公司现在的股价行情太差了。
张晨也清楚这些公司的股价在今后还会大幅度下跌。
而且跌幅都在39%之间。
他以40%的价格拿下这些股份,在这些人眼里起码要亏几十亿美元。
但张晨不在乎,他原本就是要在这场危机爆发后,大量购入这些公司的股份。
时间早晚而已。
现在能大量从投行这里拿到原始股,绝对亏不到哪儿去。
他在这次的“做空”中,占据了40%的份额。
也就是9020亿美元中的2608亿美元。按照“备忘录”中70%的赔付标准来算,他有1825.6亿美元的份额。
其中拿出了付出了147亿美元,拿下了这些科技公司的所有投行股份。
还剩下1678.6亿美元,张晨了124.31亿美元占了“cd“资管公司的19.8%股份。
拿了115亿美元目前实际价值1150亿美元,且为非合成cdo的cdo债券。
投行们是希望aaa级cdo和“合成”cdo都转嫁出去。
但张晨一方自然不会去拿那种他们本身就在做空的那种包含高风险次级贷款的“合成”cdo。
所以张晨拿下的这部分cdo虽然目前市场没有人敢接手。
但按照09年以后的价格来看,还是能以30%的价格出手。
也就是说,这部分的实际价值应该在400亿美元左右。
剩余1563.6亿美元,则和先锋领航和贝莱德一样选择了展期。
也就是说这部分资金,会以“还款”的方式逐步到他的手上。
表面上来看,张晨这次账上没有多出一毛钱。
但实际上,张晨对这次交易的评价是——赚麻了!
不说1563.6亿美元,这个未来三年内就能收回来的款项。
就单单是科技公司的这些股份来说。
看看这些公司在23年的股价就能大概知道张晨的收益有多少。
具体的数据张晨不是很清楚,但他清楚这些公司绝对是未来的“摇钱树”。
相较于07年,十几年后,这些公司的股价会迎来大爆发。
谷歌涨了3.4倍
微软涨了11.9倍
苹果涨了19.7倍
亚马逊涨了74.4倍
英伟达涨了61.5倍
甲骨文张晨17.3倍
而张晨拿下的价格是40%
也就是说,对于张晨来说,在23年的时候,这些公司的股价涨幅对他来说还要再乘2.5。
按照这些公司股份如今367.5亿美元,未来23年左右4098亿美元来算。
综合涨幅是11.15倍,年均13%的收益。
合计上还要高于“libor07年为5.2%+5%”的收益率。
但先锋领航和贝莱德他们可不知道未来科技世界,这些顶端科技公司的股票会疯涨到什么地步。
毕竟现在算起来,互联网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
完全还没有到集体爆发的时候。
要等到互联网蓬勃发展,还需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所以这些科技公司绝对是现如今被低估的存在。
张晨能大致算出未来这些公司能给他带来的收益,但先锋领航他们不能。
而且对于张晨来说,实际涨幅应该是28.75倍,年均32.5%的恐怖涨幅。
对于资金越多的投资,能有每年几个点的收益已经是投资界的神话了。
就像巴菲特,在以个人资金100万美元进行投资的时候,也就是1950年至1956年期间,年化收益率大约是50%
而到了1957年成立私募之后,资金量大增,他也只能保持每年大约31.6%的年化收益率。
而等到他在“伯克希尔”,年化收益大约能有20%左右。
这个时候他管理资产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千亿规模。
千亿规模的资金,能有20%的恐怖年化收益,已经让巴菲特在圈内大受追捧。
而张晨这32.5%的平均年化收益,资产规模也是千亿规模。
这就能看出知晓未来大致走向,能在金融圈有多大的作为。
这还是张晨收着来的结果。
不过他也是记不住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只能通过自己对于这些经常出现在新闻上的科技公司来判断公司股价和未来收益。
但是哪怕他能记住所有股票的未来走势,就他那庞大的资金量也不可能完全会按照他的“记忆”来变化。
小打小闹的话,还能在这种股价走势中做到年化收益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但张晨手上的资金太庞大了。
他现在动动手指都能将全球的金融行业交个天翻地覆。
根本不可能在别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做到“资产”翻倍这种神话。
总的来说,张晨在这场交易中。
就眼下而言,就是1825.6亿美元。
未来3年,只计算展期还款。
就是1719.96亿美元一年还清至2081.16亿美元所有钱在第三年才还清。
这要考虑到摩根等银行每年会还多少。
不过考虑到这些银行的还款能力来说,先锋领航和贝莱德估算这部分资产大约是2200亿美元左右。
如果再算上“ed”每年的投资收益,就按照50亿美元初始资来说,张晨三年资产在这场交易中赚到的钱,成功破2500亿美元不难。
毕竟在危机中“抄底”可是资本家们的拿手好戏。
之所以成立这家资管公司,目的就是准备在这场势必会发生的金融危机中,大量抄底全世界的优质资产。
这部分的收益,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有太大起色。
但放到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线,绝对能超过张晨等人400多亿美元的投入。
另外还有金融危机过去之后,cdo价值的回暖,还能让张晨的资产暴涨一次。
如果再往后算十几年,科技公司股价暴涨,更是能让张晨的财富上涨到其他人根本不敢想的地步。
“手上钱太多了,头疼”
张晨看完这场交易中的收益后,又看了看自己所持有的账户中所有资金的汇总金额。
其中有那些大少们给他贡献的56亿美元。
这是当初那些卖了他明面上持股的上市公司股票得来的。
另外还有一些固定资产和黄金、地产等价值超过百亿美元规模。
不过这些没变成钱的资产没被他计算在内。
另外就是在危机爆发前,他就在暗中偷偷将自己持有的脸书、谷歌、苹果等公司股票进行了抛售。
虽然不可能完全都卖出去让人接手,但也卖出了大约1600多亿美元。
总计有接近2000亿美元规模的资金总量,让张晨头疼不知道该投哪里去。
现在各家上市公司的股价正在下跌,投入故事绝对是最愚蠢的行为。
也就黄金、原油等交易物才是现如今值得入手的资产。
不过这方面张晨不是特别在行。
好在这么多年,他手底下早就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员来帮他处理自己的资产。
倒也不用担心会亏钱。
况且自己有对未来大方向的把控,想亏钱也难。
“叩叩叩”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张晨对未来的畅想。
“进。”
门打开后,进来的正是薛怡宁。
“老板,那边准备好了。”
“哦?”张晨瞬间来了精神,“人都集中好了?”
“是!”薛怡宁迟疑片刻后问道,“老板还是不要看这种画面吧?”
“不行,我得亲眼看着他们。”
张晨嘴角挂起一抹冷笑:“这些家伙在过去几年可是给我添了不少麻烦。”
说着,他打开了薛怡宁给他的电脑。
这电脑上没有其他的,只有一个直播画面。
“嗨,我亲爱的boss!”
映入张晨眼帘的,是一张红光满面的大胖脸。
“威廉,准备好了?”
“早就准备好了!”威廉舔了舔嘴唇,露出了一抹残忍的笑容,“现在就开始吗?”
张晨一愣:“你亲自上?”
“那当然!”威廉嘿嘿一笑,“我也很久没‘狩猎’了,正好练练枪法。”
随后,威廉认真的看着屏幕里的张晨问道:“老板,你要不要把等会儿的画面录下来?我觉得这种影像是未来很好的调节剂。”
“哦?”张晨意味深长的看着威廉,“你不怕?”
威廉笑笑没说话,直接从镜头外拿来了一把ak47说道:“第一次用这型号的,可能瞄不准。”
“唔——呜呜呜呜——”
“放唔——”
电脑里,传来了不少类似野狗的哀鸣声。
张晨看着电脑中的画面,仔细的分辨了一会儿后开启了录像功能,对着威廉说道:“开始吧。”
哒哒哒哒哒.
在张晨的注视下,威廉拿了一个dna鉴定试管,从地上采集什么什么后对着镜头里的张晨笑道:“boss,任务完成!”
张晨看着对方封存好的试管,也不在意的笑了笑:“我看看逃亡到沙漠那里的野狗,和她国内的狗亲戚们还有没有血缘关系。”
这,是他和高盛私下交易的一部分。
一条逃亡的.
“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