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选择


小说: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朱悟净的话语回荡在众人的耳边。
  于谦倒吸一口凉气,回忆起朱悟净给自己看过的万国堪舆全图,以及大明海贸可以延伸到的中洲、炎洲、欧洲。
  这些土地下面可都埋着金银。
  即使金银他们这些国家的人也挖过,但是也没有流入其他地方,全部都在海外各国王公贵族的仓库之中。
  而大明的瓷器、布匹、茶叶可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花真金白银换取。
  这样算来,三大洲的金银都会不可控制地流入大明。
  想到这里,于谦的眼神变得坚定。
  朱高煦的脑海中自动生成了一条简单的等式————
  一船货物换取一船金银。
  阮阿留的额头渗出汗珠,他悄悄看向朱高煦,此时汉王也盯着他。
  这件事若是上报朱棣,整个大明的朝政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足以将一品大员、武勋贵胄全部淹没的巨浪。
  同时。
  也是一笔超乎想象的财富。
  朱高煦猛地发现他一直坐在这金山银山的山顶,却傻乎乎地拿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好处,就洋洋得意,任由这些硕鼠吃的肚满肠肥。
  想到这里,他的眼神发生变化。
  阮阿留读出了这个眼神的深意。
  朱高煦想要独占这笔巨大的财富。
  “王爷难道以为此事圣上会不知道吗?”阮阿留怒喝。
  朱高煦不屑地撇嘴。
  “这里除了你,都是我们自己人。”
  周围的不少将官看向阮阿留的眼神也变的危险起来,士兵们则是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神情也发出微妙的变化。
  有的是挣扎,有的是抗拒,有的是激动……
  各种心思交织在军营。
  于谦也缓缓起身,微微移动身子,挡在阮阿留身前,他作为监军,每日教导官兵要忠君爱国,要视百姓为父母,要保家卫国……
  现在怎么可能为了区区钱财,对皇帝派来的太监见死不救?
  他拒绝助纣为虐。
  朱高煦见状,忍不住冷笑。
  这个于谦果然不忠。
  这样紧张的气氛之中,朱悟净扯了扯刺玫花的衣袖。
  “呵呵呵————”
  营地忽然响起银铃般的笑声,只见刺玫花放肆的笑着。
  这笑声让朱高煦莫名觉得恼火。
  “你笑什么!?”
  刺玫花冷声道:“我在笑你堂堂王爷,竟然想要对一群商人服软。”
  听到这话,朱高煦当即怒不可遏。
  “你说什么,咱什么时候要对海商服软!?这群骗了咱的混蛋,咱恨不得生啖其肉!”
  “难道不是吗?”刺玫花反问道:“现在的局面,我一个海外的女子都看得清楚,你汉王唯一可以继续独占海上走私受益的办法只剩下一个!”
  “那就是向海商服软。”
  “去和他们说,你朱高煦舍不得这些钱。”
  “之前的事情就当没发生,以后继续和他做走私生意,让他们帮忙瞒着你的父亲。”
  听到这话,朱高煦的太阳穴都凸起了。
  刺玫花不依不挠,续道:“你看不起的书生尚且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汉王如今为了五船金银折腰,又比那些书生强到哪里去?”
  朱高煦:“……”
  向海商服软,和他们谈判,那是不可能的,一辈子都不可能。
  他可是朱高煦!
  大明最强的武人,当世的霸王。
  既然是霸王,自然不可能向一群卑鄙小人妥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取之不竭的金山银山,他朱高煦得不到,也绝不便宜了这些海商!
  但是。
  也不能便宜了皇帝。
  父皇和海商都是一丘之貉,都骗了他。
  情愿将所有走私的船只击沉,也不便宜了别人。
  就在朱高煦这样想时,朱悟净……动了!
  “诸位!”
  朱悟净高举一只手臂,吸引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他大声发出一句怒吼。
  “昔日宋朝只占据半壁江山,依靠海运尚且有一万万两的岁入,这还只是国家手上的税,当时的百姓更是富足。”
  “朝廷更是可以用这笔钱养得起天下士子,万千精兵。”
  “直到亡国,依然富庶!”
  “今日我大明土地远胜大宋,休养生息五十载,天下良田无数,海上更是有无数宝船,也不需如宋一般以天下之财养文人……”
  “这些钱去哪里?”
  朱悟净环视在场所有人,目光锐利如刀。
  无论是农民、工人出身的士卒,还是文人、军户出身的将官,抑或是那些勋贵,对上这样一双眼神,都不禁产生疑问。
  现在已经是永乐十二年,民间已有“远迈汉唐”的说法。
  但是。
  这一万万两的钱财,这天下众所周知的富庶,到底去了哪里?
  东南各地,每年都发水灾,无数人失去田地,每年都有人成为流民,不得已聚众为寇。
  这海量的财富都去了哪里?
  沉默以朱悟净为中心,传遍了整個军营。
  一些不知之前事情的将士也逐渐靠了过来,他们不知所措,气氛也变得古怪。
  朱悟净缓缓开口,发出了惊破天地的怒吼。
  “你知道你们自己,你们的父母、伱们的亲友、你们的军长……”
  一只手指直指青冥。
  “还有你们的皇帝!”
  “受到了多么大的蒙蔽吗?”
  在场的将士除了训练,就是读孟子的义,读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听朱悟净讲的道理。
  现在听到皇帝受到蒙蔽,他们的神色都逐渐冷了下来。
  “这些东南海商对我父亲说:
  ‘希望父亲网开一面,给天下沿海百姓一条生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百姓靠海只能吃海。祈求我父亲,你们的军长,准他们出海。’
  他们说:‘两浙八闽,多山而少田,百姓想活下去,只能冒险出海。求我父亲让手下的官兵放他们出海,愿意献出一半的利润。’”
  “我父亲怜悯东南沿海百姓生活不幸,也就同意了,我的皇爷爷,你们的皇帝,心里有东南的百姓,也就假装没有看见。”
  “可是现在,他们骗了我父亲!”
  朱悟净发出一阵阵嘶吼。
  “他们可以交得起每年一千万两银子,这笔钱甚至还不到他们收入的三十三分之一!”
  “你猜他们给了你们军长多少钱?”
  朱悟净竖起一根手指。
  “一百万两!”
  “这还是当今皇帝的亲儿子,给你们东南百姓的又有多少!?”
  言语落下,在场的将士全数瞪大双眼,他们都是军户、农民、矿工出身,思想很淳朴简单,听到朱悟净的话,也陷入了话语的思路之中。
  这群东南海商打着“为沿海百姓谋生路”的名义,赚到的钱连皇帝的亲儿子都敢只给一点点,这么为富不仁,又有多少落到百姓手里?
  更不要说这些年东南沿海水灾频发,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被迫将土地卖给士绅。
  朱悟净给了刺玫花一个眼神。
  刺玫花立刻悄无声息的退后。
  朱悟净缓缓向前走去,靠近这些将士。
  “你们不少人也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生的,我在这里要好好的问你们!”
  “你们这些年家里,或者周边或多或少都遭了水灾,这些人流离失所之后,是谁赦免了你们的赋税?”
  “是谁花钱让你们吃饱饭?”
  “是谁在你们活不下去聚众起义后,赦免你们的罪过,只是抓捕了为首之人?”
  “又是谁每年都殚精竭虑地将失去田地的你们调去那些有土地的地方?”
  动情的声音传入在场所有人的耳中。
  军户出身的将士微微动容,而农民、矿工出身的将士已眼含热泪。
  朱悟净发出怒吼:“摸着你们的良心回答我,是谁?!”
  “是圣上……”
  “大点声,刚才的饭白吃了吗?我没听见!”
  “是圣上!!”
  无数人的声音汇聚在了一起。
  而后,朱悟净用宛如寒冬的语声问道:“又是谁在你们遭灾的时候,低价买走你们的土地?”
  “……”
  整个军营霎时陷入死寂。
  有些士兵地眼珠直接崩出血丝。
  此时,整个军营,四千将士全部静的可怕。
  似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朱高煦竟然觉得毛骨悚然,他在这群士兵身上看到了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
  就在此时,突兀的脚步声响起。
  哒哒哒————
  响彻在所有人耳中,那人高举一份急报闯入军营,在场所有人不由自主的让出一条路。
  “报!倭寇攻破海宁卫,劫掠百姓!”
  军报声响彻。
  朱悟净怒极反笑:“好啊!好啊!这群东南海商见事情败露,就敢勾结倭寇,犯我河山,好啊!好啊!”
  他大踏步上前,腰间的红色绸带在风中摇曳,似是艳红的夕阳。
  刺玫花无言地举起手中长刀。
  铮————!
  朱悟净拔出朱棣御赐宝刀,高举而起。
  “大宋与士大夫公天下,以海贸赚的的一万万两财富养天下士大夫。”
  “我大明与百姓共天下,当以海贸所赚财富养大明千万户百姓!”
  “众将士,可愿一起杀倭,为圣上开海铺路?”
  这一问,在场众人直觉一股滚烫的气在胸膛炸开,也不知何人最先高喊,只知这四千人的声音全数聚成一片。
  “杀倭!开海!”
  “杀倭!开海!”
  “杀倭!!开海!!”
  是要为汉王分给他们的五船金银而战,还是为大明百姓一万万两白银而战。
  在场的四千人给出了答案。
  朱高煦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既有钦佩,又有一些惶恐,他面对海上巨富的金山银山,都感到不舍。
  这个儿子却眼都不眨一下,将这金山银山分给天下百姓。
  现在他还只是世子,若是日后当了皇帝,这至高无上的皇权,他又会如何对待?
  “败家子……”
  小声骂了一句,朱高煦也拔出佩刀。
  “众将士听令!”
  现场霎时安静下来。
  朱高煦令道:“即刻收拾行囊,带上你们的家伙,按我们今天练的那样,前去海宁卫……杀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