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方法


小说: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朱元璋设立亲军十二卫负责护驾左右、护卫宫禁,后朱棣增设十卫,宣德朝又增设四卫。
  合计为二十六卫。
  洪武皇帝朱元璋设立亲军的目的,在于建立一支由皇帝本人亲自掌握的禁卫军。
  独立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所管辖的一般军队。
  这支军队自然不俗,直到某位战神一战葬送明军精锐,于谦临危受命,保卫京城,这个过程中统合全京城的兵力,自然也包括了禁卫军。
  自于谦之后,兵部逐渐掌握了亲军二十六卫除锦衣卫之外的控制权。
  再联想之后的明朝皇帝易溶于水的特点,导致一些阴谋论者认为朱祁镇不是葬送大军的愚蠢皇帝,而是一个勇于和文官集团斗争的聪明皇帝,并且于谦也不是好人,而是和文官集团一体的获益人。
  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历史的魅力在于,它有无限的遐想空间。
  不过这个解读角度,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无论帝王的那套制衡之术玩的多么出神入化,只要打不赢就毫无意义。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
  反过来说。
  “打赢就行。”
  校场上,朱悟净这样对朱高煦说。
  朱高煦站在台上点兵,下方是他统领的三卫,分别是天策卫、燕山左卫和燕山右卫。
  “小子,你看看这些就是你爹练出的兵,可谓战功赫赫,除了天策卫,这两支卫军可都是当年跟着咱一起靖难的老人。”
  朱高煦得意洋洋地指着下方的士兵,脸上满是兴奋的笑。
  “你皇爷爷每次亲征,都会抽调我这三只禁卫军的精锐组成亲军,你说,这些兵厉不厉害?”
  “嗯……”
  朱悟净抿嘴不语。
  很想对朱高煦说,朱棣抽调精锐的原因就是防止你留在京城造反,来一场大明版的玄武门之变。
  等到朱高煦被夺取两卫的统领权之后,更是每次北伐都会带上朱高煦。
  又一次,朱悟净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冤枉了朱瞻基?
  要不,还是找个机会道歉吧。
  朱高煦重重地拍打朱悟净的背,发出了“砰砰”的声音。
  “想要抽调什么样的士兵,都和你爹说,这里不够,咱还可以从三大营抽调,咱和神机营的人也挺熟的。”
  说起这個,朱高煦有些兴奋,手舞足蹈。
  “你知道火铳吧,听说今年神机营要装备新的手铳,还有一些新奇的装备,靠咱的关系可以给你弄到不少。”
  听到这里,朱悟净眼前一亮。
  这个时代,火器最强的就是大明,且可以大规模装备。
  朱棣最早是北方的燕王,长年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交战,这个过程中见识到了大元时代留下的各种火器。
  那时就已经有了组建专门的火器兵团的想法,而后在永乐五年建立了神机营,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火器部队。
  话虽如此,此时大明的火器主要是手铳和火铳,相比起嘉靖万历朝的鸟铳和弗朗机炮,实在过于落后。
  但是。
  两者的技术没有严重代差,只要有设计图纸,在永乐朝制造出嘉靖万历朝的火器,也并非不可。
  那么,哪里有图纸呢?
  朱悟净恰好有。
  做任何事情,可以冒险,但是不能没有章法。
  之所以选择在“倭寇”一事上证明祖训的错误,原因有很多。
  第一,因为“倭寇”造成的祖训,一旦被证明是错误,那就是连锁反应,首先可以对大明现在的水师进行改制,其次可以以此开海,最后,可以问罪倭国。
  第二,朱悟净和倭寇有些个人恩怨。
  第三,消灭倭寇这事,朱悟净有七成的把握,甚至可以说是九成。
  在穿越前,朱悟净在考古系里跟着一位善于水下考古的教授学习,那位教授人很好,也很中意朱悟净,并想要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当然这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那位教授当时负责的课题是对沿海地区的海底进行挖掘和考古,而那艘战船就是当年戚继光在海上追击倭寇时留下的战场遗迹。
  作为教授助手(免费劳动力)的朱悟净,穿越前的时间,正在学习戚继光的这段历史,阅读了大量的史料,还有一些实地考察的经验。
  换言之,当年戚继光是如何消灭倭寇的,朱悟净记得一清二楚。
  不仅仅是战略,还有许多兵器的设计图,以及现代的复刻品,全部都有深入了解。
  换言之,朱悟净完全是个拼夕夕版戚继光。
  虽然是拼夕夕版,但是对手只是十四世纪的倭寇,还不是十五世纪那些与江南海商勾结的走私海盗。
  现在的倭寇更像是掳掠人口和财富的游牧民族。
  拼夕夕版戚继光,也足以对付这些倭寇。
  “爹,战斗的士卒,你带些亲军便是,我打算前往南方招募士兵,亲自进行训练,专门对抗倭寇。”
  朱悟净语声淡然,似是胸有成竹。
  “你需要带上的是各种后勤人员,以及军用物资,这些你应该都有门路。”
  朱高煦微微颔首,说道:“这倒是小问题,只是你莫非还会六丁六甲的法术,可以让那些新兵神灵附体?否则的话,还是多带些禁卫军去的好。”
  朱悟净没有反对,只是笑道:“难道爹伱也担心无法取胜。”
  “区区倭寇,不是你爹我的对手。”朱高煦摆了摆手,脸上写满了轻蔑:“只是你爹虽有霸王之勇,更有不弱于秦王李世民的将才,却唯独没有帅才。”
  对于自己朱高煦有些清晰的认知。
  作冲锋陷阵的猛将可以。
  作运筹帷幄的元帅不行。
  统筹一万人的吃喝拉撒、行军结寨、打仗撤退已经是极限,再往上基本不可能。
  朱高煦伸出手指,直接问道:“咱只问你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要打到什么地步,才算是抗倭成功?”
  朱悟净沉吟片刻,旋即说道:“自南向北,清剿沿途的倭寇,同时审问俘虏倭寇的巢穴在位置,等到三宝太监回来,合兵摧毁倭寇据点。”
  “在北平城整军,决战的地点必然是辽东。之后借道朝鲜,袭击对马岛,剿灭对马岛上的倭寇之后,直接出兵日本。”
  “这样一来,倭患便除。”
  朱高煦皱着眉头,并没有思考这个战略的可行性,而是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你要怎么杀倭寇?”
  朱悟净笑了,悠悠道:“父王,你不该担忧这个问题,真正需要担忧的不是我们,而是他们。”
  “他们?”
  “就是他们。”
  朱悟净伸出手指,落在朱高煦的肩膀上,那里正好有一只虫子。
  “当我出手的时候,他们就该思考,要如何死的有尊严。”
  手指轻轻将那虫子碾死。
  朱高煦:“……”
  两人旁边的人忍不住皱眉,出声提醒:“世子,骄兵必败。”
  这位身穿儒服,作书生打扮的中年人,乃是汉王府的纪善周巽。
  纪善是亲王府的官员名字,吴承恩就曾经担任过此职。
  朱悟净斜睥周巽,点头道:“我记住了,先生。”
  与此同时,一个金吾卫策马入校场,来到了朱高煦等人的身前,恭敬地下马行礼道:“世子殿下,陛下要求你写一份关于报纸的策论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