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北传


小说: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朱悟净走入武英殿,又一次见到了永乐大帝。
  朱棣批阅着奏折,用朱红色的笔锋批注,注意到朱悟净靠近,方才放下奏折。
  “马哈木虽败,却依旧存有余力。”
  朱悟净沉吟片刻,说道:“辛苦皇爷爷了,若不是孙子不慎坠马,引出这一系列的祸端,皇爷爷想必还在北平,而不是快马加鞭回应天府。”
  永乐十二年,朱棣亲征漠北,六月得胜,班师回朝。
  路过北平时,发生了太子迎驾迟缓,詹事府官员下狱之事,皇太孙朱瞻基先到应天府,却发生了朱悟净坠马之事。
  因为蝴蝶效应,朱棣没有在北平受群臣朝贺,而是干脆地回到应天府。
  若是再不来,应天府的局势就要失控了。
  朱棣摆了摆手:“这一战基本打垮了马哈木,此后也无力再战,朕打算扶持草原的一股势力,以此制衡马哈木,你觉得如何?”
  朱悟净沉吟片刻,旋即说道:“自从王保保一战击败明军,大明就彻底失去了收服北方的政治机会。”
  “草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统一。”
  “各股势力交织,相互之间既有敌对,也有联合。”
  “大明即使想要收服大元故土,也无从下手,不知该与哪一方势力开战,也不知该和哪一方势力谈判。”
  “皇爷爷是想分化草原的力量,让他们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以此保卫大明的核心领土。”
  闻言,朱棣满意地点头,笑道:“你这个小狐狸,我问你自己的想法,你却把我心里想的说一遍。”
  朱悟净哈哈一笑,说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的本质,不过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你这话虽然是大白话,却很有道理。”朱棣微微颔首,心中回味这段话,对于朱瞻壑十分满意。
  为何说朱瞻基不懂帝王术,而他的犬子朱祁镇却懂帝王术。
  从两人的外交政策就可以看出。
  朱祁镇分化了草原各部力量,而朱瞻基却导致了瓦剌做大,更是丢失了交趾。
  换言之,大明对于草原的战略,一直是分化各部力量,绝不让一方做大。
  朱悟净续道:“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我不及皇爷爷,但是在‘如何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上,孙子倒是有些浅薄之见。”
  “无非是拉拢和斩杀,你还有其他方略?”
  朱棣好奇地看向朱悟净,想要听听对方是不是又能说出什么“仙法”。
  朱悟净笑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想要统一散乱的力量,集合亿万人的力量,只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武力,一个是思想。”
  “成吉思汗以武力统合胡人,让今日的草原各部有了统合力量的基础,就如秦始皇扫清六合,以秦军统合汉人的力量,让后人有了大一统的政治基础。”
  “这些都是以武力统合力量的方式。”
  “换言之,就是‘戎’。”
  “我问皇爷爷,既然可以用‘戎’统一分散的力量,可否用‘祀’统合呢?”
  朱悟净直视朱棣的双眼,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明明说的是减少敌人的办法,朱悟净此时所说的却是统合力量的方法。
  在草原统合之前,敌人是复数的。
  一旦统合。
  敌人就是确实的“一”。
  朱棣不由沉思,而后在案牍上的奏折翻找起来,不久便取出了一份奏折,正是乌斯藏宗喀巴派遣其弟子释迦也失进京朝见的奏章。
  胡人的统一,除了成吉思汗的武力为一例,还有就是乌斯藏各部以密教统合。
  但是。
  同样是胡人,在汉唐时期,两边的胡人都是武功赫赫。
  但是到了宋朝,蒙古以武力统合各部胡人,建立了武力强大的帝国,而乌斯藏却基本失去了武力,根本无法威胁中原。
  朱棣闭上双眼,沉思许久。
  朱悟净拢袖而立,抿嘴不语。
  无论是什么政策,都需要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而最清楚实际情况的,只有这个时代的本地人,也就是朱棣等人。
  只要给予灵光,他们自己就会想到新的办法。
  过了许久,朱棣睁开双眼,悠悠道:“我想到了一個办法,可以一劳永逸解决草原威胁,这个办法一旦成了,日后无论是威慑,还是收服,都可以容易百倍。”
  “只是,我不知这个办法,是不是你想的那个。”
  “呵呵。”
  朱棣笑着抽出一张宣纸。
  “不如我们祖孙分别写下心中所想,看一看是不是想到一处去了。”
  朱悟净笑了笑,取纸走到一旁,写下四个大字。
  两人再次凑到一起,同时打开墨迹未干的宣纸,上面写着同样的字。
  密教北传。
  朱棣笑着说道:“好,好,此方略可彻底解决边患!”
  朱悟净说道:“以密教统一草原各部,如此一来,日后大明无论是想要动兵收服草原各部,还是与草原各部谈判,都可以直接和密教对接。”
  “此外,密教吸纳了天竺婆罗门教的业力之说,宣扬仁慈、不杀人、轮回转世等福报理念,可以削弱草原人身上的杀气,养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日后的草原也会如乌斯藏都司一般,因为教派之争而难以组织军队征战。”
  “同时,这帮祭祀往往缺乏家国意识,只要不影响他们的荣华富贵,便绝不会拼命对抗大明的统治。”
  “一句话,大明如何统治乌斯藏都司,就如何统治草原各部。”
  朱棣闻言,却还有顾虑,说道:“若是草原各部不信密教该如何?”
  朱悟净笑着点头道:“传教的方法,不过是威逼利诱,如今皇爷爷收服了奴儿干都司,可以先向女真人传教。”
  “令乌斯藏都司各派僧人入东北,建立寺庙,令僧人掌握大明和奴儿干都司的通商,以此传播密教。”
  “同样的,也可以在边关和草原人通商,只是需要经过寺庙。”
  “换言之,大明只和密教僧人做草原上的生意!”
  “这是利诱。”
  “至于威逼。”
  “皇爷爷可以让密教僧人随行,放任他们将战死的部落首领,以及萨满祭司的遗体制成嘎巴拉,摧毁他们的精神。”
  朱棣问道:“什么是嘎巴拉?”
  “密教的一种法器。”朱悟净旋即说明何为嘎巴拉法器,讲述的生动无比,甚至说出具体的制造方式,以及祭祀是作用。
  听得朱棣眯起双眼,脑海中浮现出密教僧人在草原上立起祭坛,周围都是草原败军的俘虏,这些僧人手持精致的碗,吹着大法螺,身披唐卡皮衣。
  永乐大帝回首,看向朱悟净,眼中已有杀意。
  “咱以前还觉得你像朕,现在朕发现自己想错了,你多厉害啊,比朕强多了!你是不是要将这种手段用在你大伯和大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