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类我


小说: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文华殿。
  太子朱高炽像是一个大球在太监的搀扶下,处理着房中放着的奏折,心中满是却怡然自得。
  二弟虽然得势,但是到底影响不了大局。
  唯一可惜的就是詹事府的官员,被全数下狱,倒是让他们受苦了。
  也好。
  让二弟试一试这帝国的庞大到压垮他这个两百多斤男人的政务,也许可以让他清醒一点。
  这样想着,脚步声响起。
  整个大殿都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变得昏暗。
  “哟,大哥还没走呢?”
  朱高煦背着双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上前,脸上都是胜利者的笑容。
  今早朱瞻壑还说什么“天子不让你监国,便是没有立你为太子的心思”,结果一转头,自己这不就要监国了吗?
  想到这里,朱高煦有些扬眉吐气之感。
  “二弟来得正好,我特意留在这里,就是想等你来了,有些未完成的政务,需要和你交接一下。”
  朱高炽心平气和,一副兄长的样子,丝毫不见恼怒。
  “不必,区区一点政务而已,我自己来就行!”
  “……行吧。”
  朱高炽也没有多说,只能祝他成功了。
  朱高煦倒是乐呵呵地一把搂住朱高炽,引得太子胖胖的身躯一震。
  “老大啊,老大,没想到我们斗了这么长时间,最后太子之位还是落到我手里了。”
  朱高煦脸上露出一丝怀念。
  “我的太子之位还没被废呢。”朱高炽在心中腹诽。
  朱高煦续道:“今早我家里那孽子还说什么,父皇不会让我接手政务,没有立我为太子的心思,今日的纵容只是为了捧杀,让我得意忘形犯下大错,好逐咱出京。”
  闻言,朱高炽的双眼微眯,胖胖的脸让他的双目只剩下两条缝,只是缝中藏着光芒。
  关于朱瞻壑假死时,做了一场大梦,向一位仙人学法之事,也是金陵城的热门话题。
  关于此事,大部分官员勋贵都嗤之以鼻,倒是不少金陵城的百姓觉得新鲜,甚至部分迷信的觉得是真的。
  朱家大多不信鬼神之说。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不信这些的。
  朱高炽也不遑多让。
  但是。
  朱瞻壑确实变聪明了。
  不久前朱棣以“迎驾迟缓”为由,将詹事府的官员全数下狱,可是将朱高炽吓了一跳,过了数日才猜到朱棣的心思,没想到朱瞻壑竟然也能看穿。
  倒是聪明了不少。
  朱高炽又想了想。
  他这太子之位可以坐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好圣孙朱瞻基。
  朱棣或许不喜欢太子,但是喜欢圣孙。
  至于原因,很简单。
  若是传位给朱高煦,朱棣死后的事情全数不明,有太多不确定性,文臣是否赞成,百姓能否接受,更重要的还是……朱高煦能不能接手大明这個庞大的帝国。
  但若是传给朱高炽一脉,至少三代的皇权都可以保证。
  也就是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代的江山社稷皆无恙。
  这也就是解缙口中的“好圣孙旺三代”。
  若是朱瞻壑有不逊于朱瞻基的才华……
  想到这里,朱高炽深深地看了眼正在傻乐,在原本太子位置上翻着奏折,像是打满鸡血的朱高煦。
  “这人的变化可真大,难道瞻壑那孩子真的梦到了神仙?”
  小声嘀咕着,朱高炽在太监的搀扶下离开文华殿,只是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
  还是有些舍不得。
  ……
  武英殿内,朱瞻基笑着对朱棣行礼。
  朱棣见到好圣孙,也是露出笑容。
  “怎么,是不是有点怕了。”
  “哪里,孙子只是开心,二弟没有受伤,二叔还得了皇爷爷的赏赐。”
  “你呀,言不由衷。”朱棣呵呵一笑,摇了摇手中奏折,而后递给了朱瞻基:“看看吧。”
  朱瞻基接过奏折,不敢大意,仔仔细细的阅读起来。
  乃是夏原吉上奏的改革宗亲供奉的法子。
  奏折中,夏原吉详细写了前朝对于宗亲的制度,而后又根据大明的具体情况,参考了宋朝的宗亲制度,进行了一番详细的痛陈利弊。
  看完这些,朱瞻基稍微有喜悦。
  虽然不知为何皇爷爷忽然要改革宗亲制度,但是若是按夏原吉的奏折,日后必然没有藩王作乱的顾虑。
  若是朱瞻基继承大统,也是要削藩的,这个奏折很合他的心意。
  “夏尚书之言,乃是老成持重之言。”
  宋朝的宗室制度说来复杂,总结起来也就是一句话:
  皇族也是要卷的!
  整个宋朝宗室有一套复杂的晋升系统,可以保证所有皇族这个体系中卷到死。
  朱棣对这个提案很满意。
  “夏尚书乃是国之栋梁,献上的计策也很好,只是……”
  “只是?”
  朱棣深吸一口气:“得加钱。”
  和平削藩必须加钱,这是朱棣必须承认的,虽然之前已经让他的兄弟放下了兵权,但是如今这套制度,虽然保证了未来的宗室不会数目过多,也不是有宗室叛乱,让未来的宗室俸禄不至于拖垮大明的财政。
  但是,眼下却必须加钱。
  然而,明朝没钱。
  经济问题是整个大明的最大问题。
  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税基。
  大明的税收主要是农税,而且收税的方式还十分低效。
  朱棣虽然多次下西洋,也获得了不少收入,足以支撑他多次进行北伐,但是朝廷的财政问题依然困扰着他。
  若不是夏原吉这个钱袋子,朱棣还真没法做这些事。
  就像太子朱高炽常说的。
  “没钱。”
  朝廷没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朱瞻基也是明白这一点,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就在朱瞻基思索之际,朱棣忽然看向远处,说道:“他已经回去了?”
  那老太监恭声道:“世子殿下并未离宫,而是向着文华殿而去。”
  “嗯——”
  朱棣眼睛微微眯起。
  “这么说,他改主意了?”
  老太监欲言又止。
  “说!”
  听到朱棣的催促,老太监斜睥一眼朱瞻基,方才朗声道:“世子殿下在廊上见到了太孙,忽然停下脚步,似是沉吟许久,而后自语:若是太孙继位,他们全家老小皆死无葬身之地。”
  语落。
  朱棣眼中暴射精芒。
  朱瞻基则是被吓得面色苍白。
  朱棣回首,凝视朱瞻基。
  “皇爷爷,我没有。”
  “我知道。”朱棣摆了摆手,他相信自己的好圣孙不会害亲叔叔的,但是……
  “那孩子,不敢赌。”
  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是朱棣却猜到了朱悟净的心思。
  当朱悟净怀疑朱瞻基容不下汉王一脉之时,朱瞻基心里怎么想的已经不重要了,朱悟净不会将自己乃至全家的生死赌在他人的一念之间。
  想到这里,朱棣忍不住叹息。
  “瞻壑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