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山上蛇仙游人间


小说:世间白蛇仙   作者:饥鱼   类别:古典仙侠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回到虺山的众妖经历这一战多多少少都有了些感悟,受的伤也不算白受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名声将传播人间更为广泛,会得来更多的香火。
  众妖有的选择留在山中静修,有的再次回到人间经营香火,山中的众妖也都各安其事,待在深山老林里潜心修炼。
  白沚站在古柳下,轻轻摸了摸这棵陪伴他五百多年的柳木,还有地下的蚁后。
  他自语道:“修行漫漫长路,行路匆匆是修行,坐禅深山也是修行。”
  白沚决定入世修行。
  他如今的法力增长很是平缓,但中境界最重要的不是法力积攒,而是壮大元神。
  黄品初登中境界,元神方聚,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就是稳固元神,契合肉体,。
  玄品就是元神的积累壮大,可使得元神出窍,游行日夜之间,这个时候很多大威能的神通都可以借用元神施展。
  不过一般不会有人选择在争斗中元神出窍施展神通,这个样子危险太大。多是在开山劈河,或是施展什么玄妙法术时,才会用到元神出窍。
  元神越强大,可施展出的神通威能自然就越大。如果空有法力而元神弱小,实力也不会太高。
  至于地品,就是感悟大地之力,这个大地之力并不单指的是土行之力,而是与每一个修道者息息相关的地之力。这个境界,便已经和玄黄二品的修士拉开了差距。
  施展神通,举手抬足间便有大地之力加持,可以一敌众而胜。
  在往上的天品那就是领悟天之力,掌握天地二力,有莫大威能,可以说已经和中境界的修士不在同一层面了。
  若是将天地二力融合,参悟出天地法相那么便可成就人仙,上境界的大神通者。
  白沚如今就是黄品的境界,不过由于自己是八重雷劫化形,甚至可能是九重雷劫化形,元神与肉身契合无比,堪比玄品的修士,再加上各种神通手段就是地品都有一战之力,只不过也仅是一战之力。
  就如那七蛊宗的蛊宗,看样子是七个蛊主中实力最弱的,但也任白沚手段尽出,出其不意之下才能险胜半招。
  而那天妙剑主只是轻拨琵琶,便杀敌数百,当真是不费吹灰之力。这就是天品的强大。
  不过比起柳天霜而言,还是差了不少,哪怕柳天霜只是一具刚成为本尊的分身。
  白沚悠悠渡步走回洞府,他的洞府里比起为蛇为兽时已经完整了许多。
  一张青玉石床,是一只穿山甲妖在山里寻到的灵石,白沚把他做成了一张床,躺在上面可以蕴养身体,安神助眠。
  还有一张大石桌,做了八张石凳,围在圆桌一圈。
  还有一面木架,上面摆着各种物件,有着各种兽类皮毛鳞甲角骨等。这些都是人类修士眼中的宝物,可炼出一件件法宝。
  在石洞后方,有一处暗室,里面放着白沚的一些物件。比如放置绝毒的琉璃瓶,一些白沚留下来的鳞片,还有青苍蜕下的龙衣,都被保存在里面。
  他的洞府,虺山众妖从未进来过。
  也不会有妖敢趁着他不在谷里偷偷进来,偷取物品。因为有群蚁在,就如同一个可以监视方圆数千里虺山的眼睛,无所遁形。
  白沚的目光一一掠过这些物件,最后取下了一把挂在墙上的油纸伞,是柄青墨色描绘了青藤攀岩水墨画的油纸伞。
  这是自血姬处得来的法宝,防御能力还是不错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还是带把伞遮风挡雨吧。
  随后又拿了百两白银,十两黄金,变化大小后收入衣袖中。行走人间,钱不可少。有金钱豹在,白沚也是不缺钱的人。
  他走出洞府,拂袖一挥山石落下封住了洞口,白沚单手虚空写了一个“封”字,神光亮起封住了洞府。
  如果洞府被破,他自会心生感应。坐镇在神域中的神道分身就会前来出手探查。
  白沚背着青墨色的油纸伞,一袭白衣长袖,腰间别箫,走向人间。
  山里诸事有黄黍操心,人间信仰有神道分身在,他便乐得清闲了,诺大家业也无法阻止他的无拘无束。
  这或许就是逍遥,也或许不是逍遥,每个人心中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逍遥,在白沚看来随心所欲而应天地,便是逍遥。
  天边日光尚好,清风拂面,白沚走出山林,真正入世。
  山下,山神庙里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有朴实无华的农家人,有达官显贵,也有天沚国的商人,山神庙外摆了一条街的小摊,有眯着眼睛的算命盲人,有留着长须的解签先生,还有身前摆着一张黄纸,上面放着八卦镜,算黄道吉日的道士。
  这些神神鬼鬼的人都摆摊在离山神庙最近的路边,再远些的是一些女子或是老妪在小摊前挂满了手串、玉佩、还有各种好看的头花,引得不少香客上千看一看。
  最远处的路口,则是一群背夫,他们清早便把一筐筐茶水、吃食背到半山腰来,走到这里的香客自然是不会带着食物进山神庙上香,故而上完香口渴了,饿了,刚好就来买上一些填饱肚子。
  虺山神庙是山神庙中为数不多的能容忍世俗铜臭的神庙,其他许多山神、河神庙四周,都是一片清净,肃穆之感,少有虺山神庙这般热闹到嘈杂的。
  当地的百姓说这是山神心善可怜他们给口饭吃养家糊口。
  一座山神庙,养活了他们十里八村,故而最虔诚的香客其实是这些摆摊的小贩,毕竟衣食父母最为亲。
  当白沚站在起伏连绵的山路口时,看到的是人声鼎沸,扑面而来的烟火气让他瞬间仿佛回到了前世幼时,三月三逛庙会时的画面。
  轻轻一笑,他迎着人流走上山路,两旁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猪肉馅的包子咧!新鲜感出笼的热包子!哎,客官要不要尝尝?”
  “香米糕!香米糕!糯米新陈的米糕啊,一块只需一文钱!”
  “糖人!做糖人了!”
  “戈阳大禾米粿,甜的咸的辣的随便选了!”
  “卖散子豆壳喽!散子豆壳!”
  各种样的小吃一一映入眼中,白沚看的是目不暇接,结果一不小心撞倒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