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0章 汉语的发展与小说语言运用


小说:心魔之殇   作者:安如山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汉语的流线性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安如山 成稿于2010年5月6日
  昨天是五四,青年人的节日。
  五四青年节一过,如山又想起了五四的来历,那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事!是由于那个时代有一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那时代的年轻人闹革命,既革了孔夫子的命,也革了小脚女人的命,还革了封建先生的命,最为厉害的是,他们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传统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便是革了中国语文、汉字的命,掀起了白话文运动。这一招,害惨了中国的语言文字!
  中文其实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已经被现代的语文所掩盖了。这个特点是:中文与语言的非对应性。所谓新文化运动,就是将中文与汉语尽量地对应,对应了的,叫白话文,不能对应的,叫古文或者叫文言文。这就是白话文与古文的本质差别。白话文是大众化的语言文字,而古文是贵族化的语言文字。
  中国的古文,只能来源于古籍。最古的文字,似乎越简炼,越实词化。其实不然。
  古语言远比今天的复杂,因为语言诞生于文字之先。如山相信,全世界语言的诞生机理是统一的,都是要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因此,在语言在诞生的时候之语法规则,应该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语言的交流性,不仅仅是即时的,后来就产生了记录语言的文字。
  记录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学习和留作历史记录。
  记录语言的方式,在东方和西方产生了重大的分野。东方的意象是只记其要,只记其形,因为文字就成了象形字,象甲骨文时代,那字只能刻在龟板上,那个小的一个地方能记下人们的语言吗?显然不能。因此就只能记其要,记其形而已,并不是记的语言,竹简的诞生,虽然扩大了记录的范畴,但资源也有限,当时要记下《史记》这样的书,我想也是一个最为巨大的国家工程了。到了东汉,造纸术才出现,差不多一千年后,印刷术才出现,所以,在宋代之先,小说是不能出现的,人们表达情感与人交流,只能通过诗词,就那么区区的几十个字。然而,人们的真正的交流会是那样的吗?显然不是。你相信一对夫妻一夜春风的呓语,就会是那么简简单单的几十个字吗?有了规模的印刷术之后,中国才出现基本反应人与人交流之本来面貌的弹词、小说的出现。这不是中国的古人说话简洁,而是资源短缺使然。
  到五四后,我们的文字的表述方式也基本上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今天的人说话,已经和文字表达的方式差不多了。而古人说话和文字的表达方式是差得天遥地远的。
  《论语》是记录孔子的语言的,但孔子说的话是《论语》里记录的样子吗?他说“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话吗?显然不是。
  古人说的话是什么样子呢?在我国,其实是有规律可遁的。
  在我国大陆上,离中原地区最远的方言就代表着越古老的语言。大致是这样子的,长江以南的方言,大概代表秦汉时期的语言,而岭南,则代表的是春秋时期的语言。日本和朝鲜今天的语言,大致是唐宋时期的语言。因此长江以南和云贵川地区的语言和朝鲜、日本话是近亲,都是有粘连特征的,有着准确的时代、语态规则,是和西方语言差不多的。
  然而,大陆的语言记录方法重在意和形,丢失了语言中的时代、语态特征,但日本和朝鲜的记录方法,则没有丢失语言的任何部分。
  北方方言区的人因为文字的记录方式影响了语言的发展,从而使语言和文字慢慢地靠拢。今天的普通话,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统一了,故而形成了南方方言与北方方言到了无法勾通地步的局面。
  如山的老家,属于赣方言区靠北的位置,老家人说的方言,与日本语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足以说明,赣方言与日本语是近亲,大概都是唐宋时期的语言了。
  这也说明,中国的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越古老的时期,差别是越大的。在中国的历史上,越古老的语言,越与西方的语言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中国的语言是受文字影响最深的语言。
  而西方的语言,则不受文字的影响,因为他们的语言是记音的,而非记形记义的。中国的文字是形义结合的,而西方是音义结合的。
  今天就说到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