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长信灯


小说:汉末第一兵法家   作者:南宫我梦   类别: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县丞大人惊讶莫名,此世太过惊世骇俗,刘玄德县丞知道,刘玄德为这涿州地界,有数的豪杰人物,如今刘玄德起兵解涿州黄巾之威,更显其能。
  刘玄德即不是庸人,拜一稚童为三军军师,便更惊世骇俗。
  按压下心中震惊,县丞这才再认真朝少年打量着。
  普普通通一个少年,身着麻衣,脚蹬草履,一身上下,毫无贵气,也只有那双漆黑沉稳的双眸,让县丞觉得此子,倒有可称道之处。
  此时不好在门口细问,“果然,英雄出少年啊!”
  县丞不吝赞叹。
  而后,至县衙。
  县衙偏厅,厅中布局,与在张飞大致一般无二。
  都是对着大门处,正堂一个矮几,矮几后放草席。
  在草席后,比张飞家里,多了一道屏风。
  屏风疑似是丝绸,上绣有云纹图案,薄可透亮。
  在厅中两侧,则各有侧几两排。
  每个矮几两侧,有如同花架一样的灯架。
  李孟羲看着灯架,觉得眼熟。
  像是历史课本或者哪里看到过的,长信宫灯。
  此处非是宫里,那就是长信灯。
  县丞先于上风落座,而后请刘备落座。
  又是排排座了,李孟羲又紧张了,不知往哪座。
  此处不同张飞家里,在张飞家,坐错也没事。
  可县丞家,今晚夜宴,势必有事高谈阔论许久,席间人物不止一二,期间饮酒让酒诸多礼仪,李孟羲心知不懂。
  要是独座一桌,难以支应。
  正当李孟羲心中犹豫之时,刘备拉小朋友一样很自然的拉着李孟羲的手,“我家羲儿,没见过席面,怕失了礼数,就跟某共席,上官勿怪!”
  县丞闻言,哈哈大笑,直说无妨。
  刘备入席坐定之后,很快就有一个着甲的将军模样的人来了,此人见了刘备,脸上堆笑,连连道贺,祝贺刘备旗开得胜。
  刘备也是连忙起身,“哪里哪里!”刘备应声说到,“若无县丞大人居中调度,若无将军领兵镇守州府,使我后路无忧,备若想取胜,亦是不能!
  此番大胜,非只备之功,更是两位之功也!”
  一番场面话,说的这个疑似涿郡官方将领的人眉开眼笑,县丞也闻言脸上有笑。
  和刘备一起起身的李孟羲,听刘备之言,心里暗笑不已。
  刘备处事圆滑如此,令人惊掉大牙。
  人似乎到齐了,县丞啪啪拍了拍手,立刻,不知何时已在帐外等候的侍女走进来几人,侍女们莲步轻移,低着头一手提裙,一手手拿长烛,李孟羲顿时眼前一亮,倒不是侍女颜值如何,只因李孟羲作为一个现代人,乱入这汉末乱世,入眼皆是古物古人,如若处身于一场极有质感的古代历史剧之中,哪哪都有新鲜感。
  两个小侍女低眉顺眼,来到刘备李孟羲所在矮几两侧,一左一右便跪坐着,用手中的长蜡烛,去点左右青铜灯架上的灯。
  李孟羲好奇,就盯着看,看侍女用蜡烛的火焰,把灯一个个点亮。
  汉代,照明用啥来着,李孟羲凑过去看,想看看灯里装的,到底是油,还是蜡。
  小侍女顶多十二三岁,见李孟羲凑过来,有些害怕,动作都有些不自然了,怕怕的偷看李孟羲一眼。
  李孟羲宛若一个傻子,还朝人家咧嘴笑了笑。
  把人给吓着了。
  刘备留心照看着李孟羲,看李孟羲凑过去,眼瞪着人家女孩儿看,刘备又气又笑,“羲儿!”
  刘备轻声叫到。
  李孟羲茫然,回看刘备。
  刘备压低声音,凑到李孟羲耳朵旁小声嘀咕,“羲儿,你看甚?好无礼。”
  李孟羲懵了,“我看那灯,是烧油烧蜡。”
  怎么看个灯就无礼了。
  李孟羲奇怪。
  县丞和那将军都打量着刘备两人,刘备他们熟悉,李孟羲第一次来,目光都多放在李孟羲这。
  果然,那个将军模样的人物,也忍不住问,“嗨,玄德,此是你……”
  “哈!此是我军军师。”刘备大大方方的介绍着李孟羲,丝毫不觉得拜一娃娃为军师,有何难为情之处。
  如县丞一样,将军模样的人物一听这娃娃是刘备军师,愣了一下,哈哈大笑。
  此人城府与县丞城府谁深谁浅,一比就比较出来了。
  县丞听闻此事,可没狂笑。
  这人看着李孟羲哈哈大笑,李孟羲知道他为何发笑,如此大笑,必是轻视。
  李孟羲面带笑意,脸上古井无波。
  刘备都被这人笑的尴尬了。
  “来来来!娃娃,你即是军师,必是有学问之人,某倒是考考你,看你读书如何。”将军笑的不行,上气不接下气的要考教李孟羲。
  考教一事,李孟羲此前经历过了,李孟羲就怕被这些古人问学问,问四书五经啥的,答不上来多少啊,李孟羲心里慌的一笔,但面上依然沉静。
  “大人请便。”李孟羲拱手微微施礼。
  到了考教之时,将军收起笑意,脸色正经了一点。
  “小兄弟,玄德即拜你为军师,相必,学问非常。圣人之言可熟?”
  “将军是说,《论语》?”李孟羲眉头微皱。
  “论语也可。”将军点头。
  李孟羲心中更慌,面色更显沉静,“论语略读过一些。”
  李孟羲回答。
  同时,脑海中快速回以起上学的时候,学了些哪些论语文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乱七八糟,不成头绪。
  李孟羲说,论语略读过一些,将军只当他是谦虚。
  将军皱眉思索片刻,手指李孟羲,“你且背,《颜渊篇》。”
  李孟羲一听,脑子刷的一下空白了。
  他娘的,咱怎么知道颜渊一篇写到是啥。
  李孟羲着急着挠头发,再不复沉稳,抓耳挠腮的,额头微有汗水流出。
  此时,李孟羲之窘迫,县丞和将军看在眼里,刘备更是看在眼里。
  刘备观察洞微,心知李孟羲少有如此失措之时,心中虽疑惑,却怕李孟羲下不来台,刘备忙替李孟羲圆场,“考教学问来日便是!今日我等方回,羲儿累了。”
  刘备替李孟羲遮掩。
  刘备借口拙劣,那个将军模样的人,自然不信。
  他目视李孟羲,一双眼睛带着戏谑,“娃娃,你且说,这颜渊一篇,会是不会。”
  李孟羲此时,索性摆烂了,手一拱,“不会。”
  回答的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