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青登成为下一个安禄山?【4200】


小说:我组建了最强剑客集团   作者:漱梦实   类别:原生幻想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偌大的房间里,除了将军后见职一桥庆喜和政事总裁松平春岳之外,再无其他外人。货真价实的私人密谈。一桥庆喜是“御三卿”之一的一桥家的现任家督。其身份本就尊贵,在此基础上,他目前还担任着号称“副将军”的将军后见职。现如今,遍观全幕府上下,除了德川家茂之外,就数他的地位最高。至于松平春岳——他不仅是权势堪比大老的幕府政事总裁,还是坐拥32万石领地的福井藩藩主,手里有兵有钱有粮。身为“一桥派”的领袖,一桥庆喜的地位自然是高过松平春岳一筹。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底下,松平春岳一直很敬重一桥庆喜。凡事都以一桥庆喜为尊,就连走路都要落后他半个身位。不过,因为身处共同战线,再加上思想相近、政治理念相吻,所以他们俩的私交很好。一桥庆喜本是水户藩前藩主德川齐昭的儿子。德川齐昭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幕府之主,故将一桥庆喜过继给当时最有希望继承将军衣钵的一桥家。至于一桥庆喜和德川家茂在对将军之位的争夺中遗憾落败,德川齐昭直到病亡都没能如愿看见自己的儿子成为将军,便是后话了。因为是水户出身,所以一桥庆喜自幼就熟读水户学的着作。水户学的核心思想就俩字:尊皇,其着作无不贯彻尊皇思想因此,在水户学上有着极深造诣的一桥庆喜,乃彻底的尊皇主义者。他认同天皇的地位,肯定朝廷的存在——松平春岳的思想理念亦是如此。松平春岳非常敬重天皇和朝廷,是广为人知的天皇支持者,他的主张与一桥庆喜相同:幕府很重要,可朝廷也很重要。如何看待天皇和朝廷——这正是“南纪派”与“一桥派”的核心矛盾所在。虽然都是“公武合体”的拥趸,但双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在一桥庆喜和松平春岳的牵头下,“一桥派”主张“朝廷和幕府同样重要,绝对不可与朝廷为敌”。反观“南纪派”……他们对待朝廷的态度,一言以蔽之——天皇?他有几个师?“南纪派”始终认为:公武合体势在必行,但必须以幕府为主导,朝廷什么的,像以前一样乖乖地做吉祥物便好。朋友易找,知己难寻。思想理念的相同,使得一桥庆喜和松平春岳的关系很要好。尽管彼此有着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但在私下里,他们的相处模式就像青登和德川家茂一样,非常地随性。此时此刻,二人直接抵膝相坐。松平春岳大大咧咧地盘着双腿。一桥庆喜的坐姿虽要正经得多,可也称不上是庄重。“一桥大人,我就只是想跟您谈谈……橘青登而已。”——在松平春岳说出“橘青登”这个名字的下一瞬间,一桥庆喜的眸光微凝。“春岳,橘青登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松平春岳捡起腿边的铁筷,一边拨弄膝前的火炉中的煤炭,一边不紧不慢地回答道:“非也。橘青登最近很安分。”“在攻灭楠木组后,他除了派兵扫荡其残党之外,便无显着的动静。”“我今夜来此,是想向您通报一声:经过我的详细调查,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德川家茂真的打算让橘青登自食其力。”“在橘青登上洛之后,德川家茂就没有给予他任何实质上的帮助。”“既未派遣得力干将去协助他,也没有为他提供资金、装备等物资。”“如此一来,橘青登必须得自己想办法开拓财路,以此来填补新选组的军需。”“虽然此前就已经收到相关的风声了,但万万没有想到,德川家茂竟然真的在‘放养’橘青登。”言及此处,松平春岳勾起嘴角,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哼,都不知道他是单纯的心大,还是对橘青登太有自信了。”一桥庆喜听罢,作沉思状。少顷,他幽幽地沉声道:“……不妙啊。”说罢,他慢吞吞地站起身,背着双手,走到不远处的窗边,眉头微蹙,眼望远方,颊间浮现出淡淡的忧虑神情。突如其来的怪诞发言,令得松平春岳不由自主地面露惑色。“‘不妙’?一桥大人,何出此言。”“……我越来越看不懂德川家茂了。”一桥庆喜眯起双目,语气深沉。“春岳,绝对不可小瞧德川家茂。”“我问你:德川家茂为什么要如此纵容橘青登?”“德川家茂虽还年轻,但他并非暗弱的庸主。”“早在他尚为纪州藩之主的时候,便已是远近闻名的贤君。”“在就任将军后见职后,我曾详致地接触他、观察他。”“他的见识和谈吐,曾一度令我大吃一惊。”“因此,我敢断定:他……德川家茂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君主。”“正因如此,我实在是不理解他的用意……”“他为什么要赋予橘青登这么大、这么重的特权?”“乍一看,他似乎是对橘青登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德川家茂的‘放养’,给了橘青登极大的自主权。”“假如说……橘青登真的掌握了稳定的财源,设想一下吧,那将是怎样的一副光景。”“届时,橘青登将拥有一支独立的、毋需仰他人鼻息的强大军队。”“除了没有自己的领地之外,他将与一藩之主毫无二致。”“德川家茂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才让橘青登掌握这么大的权力?”“一介臣子……而且还是封疆大吏,拥有过重的权力……像德川家茂这样的英明之人,不可能不清楚其中的危害性。”“按理来说,他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事情才对……。”语毕……落针可闻的寂静支配了室内外。后者在沉默了一会儿,凝声道:“……一桥大人,我觉得您有些杞人忧天了。”“您所说的这些,我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我认得这只不过是因为德川家茂很信任橘青登而已。”“毕竟,橘青登是德川家茂的头号心腹……”松平春岳刚想接着把话说下去,一桥庆喜便轻轻地摇了摇头。“……不,不对,绝对不是这样。”“德川家茂这么做的理由,绝对不是出于单纯的信任。”“据我所知,德川家茂并未挟持着足以威胁橘青登的重要人质。”“他们既没有结为坚定的姻亲关系,也不是那种从小一起长大的挚友。”“他们相识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满3年。”“德川家茂凭什么那么信任橘青登?”语毕,负手而立的一桥庆喜缓缓地转过身来,直勾勾地紧盯松平春岳。“……”在一桥庆喜的犀利质问下,松平春岳不作声了。瞬间产生一股紧绷的氛围。沉重的沉默降临在两人之间。大约10秒钟后,一桥庆喜默默地转回身,深沉的目光重新移至窗外,无声地叹了口气。“……春岳,我现在就担心两件事。”“其一,德川家茂对橘青登的纵容,将会重演天宝旧事。”松平春岳的瞳孔猛地一缩。但凡是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只要联系语境,不难知道一桥庆喜口中的“天宝旧事”是何意。唐朝天宝十四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清君侧、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变”。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又两个月,使唐朝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堪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松平春岳用力地咽了口唾沫。“一桥大人,这、这……这种事情可能吗?”一桥庆喜不假思索地高声道:“怎么不可能?”“春岳,应该不需要我向你复述橘青登目前掌握着多么可怕的权力吧?”“他的军备、钱财收入、人员管理等方面,完全不受幕府控制。”“今下的新选组虽还很弱小,但不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其性质已基本等同于橘青登的私人部曲的事实。”“除了德川家茂本人之外,不论是你、我,还是与他平级的松平容保,皆无权指挥橘青登,无法对橘青登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只要橘青登有那个能力,而德川家茂也点头应允的话,他和他的新选组完全能成为安禄山与河北三镇般的存在!”“试想一下吧。”“倘若新选组的军势扩张到目前的百倍以上。”“倘若德川家茂和天璋院都已远离幕府的权力中心,或者是都已不在人世”“试问普天之下,还有谁能节制橘青登?”“等到那个时候,橘青登是变为毁灭盛唐的安禄山还是成为再造大唐的郭子仪,就全在他的一念之间了!”松平春岳低下头,紧绷的面部线条构成凝重的表情。“……一桥大人,您刚才说:您现在就担心两件事,那么,除了‘橘青登成为下一个安禄山’之外,您还忧虑着什么事情呢?”“……”一桥庆喜并未在第一时间予以回答。就这么沉默了片刻后,他才幽幽地缓声说道:“……相比起刚才所述的一切,接下来的这件猜想,才是真正的让我感到心惊肉跳。”“我怀疑……德川家茂之所以要将橘青登加封为大权在握的京畿镇抚使,是他的有意为之!”“他就是想让橘青登和他的新选组成为如藩镇般的存在,才赋予他那么多的特权!”随着一桥庆喜的话音落下,松平春岳的眉头顿时紧皱成“川”字。兴许是因为太过吃惊,他讲起话来都变得结结巴巴的。“故意让橘青登和他的新选组成为如藩镇般的存在?这、这又是何意?德川家茂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他而言,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一桥庆喜苦笑着耸了耸肩。“我又不是德川家茂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可能知道他的所思所想?”“所以我刚刚才说我越来越看不懂德川家茂了。”“除了有意为之以外,我实在是想不明白:一个脑子正常、颇负才干的君主,为何会做出“将有能的臣子外派到地方,同时还让他握有独立的军权、财权、人事权”的这种跟玩火无异的危险行为。”“他难道就不怕橘青登成了明智光秀,而自己变为本能寺里的织田信长吗?”本能寺里的织田信长——日本的知名历史典故。天正10年,差一点儿就统一整个日本的织田信长,惨遭部下明智光秀的反叛,惨死在京都的本能寺内。“还是说……”一桥庆喜眯起双目,眼中迸射出意味深长的眸光。“坐视橘青登的壮大,任由他发展,使他崛起为足以弑杀织田信长的明智光秀,便是他的目的……”“唉……想不明白……实在是想不明白……”说到这,一桥庆喜又叹了口气。“总而言之,我们现在该做的事情不变,继续严加监视橘青登和德川家茂,切不可掉以轻心。”松平春岳轻轻颔首。“那是自然,我从始至终都没有小瞧德川家茂和橘青登。”一桥庆喜扬了扬下巴,示意“好极了”。这个时候,松平春岳就像是想起了什么事情似的,忽地展露出奇怪的神情。一桥庆喜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异常模样。“春岳,怎么了?为何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一桥庆喜的陡然发问,令得松平春岳微微一怔。在犹豫了一会儿,他缓缓地开口道:“一桥大人,请恕我直言。”“您对橘青登……似乎有着不一般的敌意啊。”说到这,他顿了一顿,在又踌躇了片刻后,断断续续地把话接了下去:“实不相瞒……我并不讨厌橘青登。”“我与他的矛盾,只不过是政见不合,即政党之争。”“倘若抛开党派之别,我其实是非常欣赏此人的。”“如果有一天,‘南纪派’与‘一桥派’之间的战争结束了,我很乐意与他把酒言欢。”“反观阁下……我始终觉得您对橘青登的敌意,似乎并不局限于政见的相对。”“一桥大人,我说得对吗?”**************求月票!求推荐票!德川家茂为什么要那么器重青登?有没有哪位书友能想到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