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终究不是一只合格的政治生物


小说:这个三国很核理   作者:于秋陨S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一剑飞仙| 神藏| 颤栗世界| 冠军之心| 不灭龙帝| 巫神纪| 绝世天君| 真武世界| 极品仙师| 五行天| 怒瀚| 极品仙师| 玄界之门| 我的邻居是女妖
  众人看完校事府传来的信件,纷纷陷入了沉默,眼中充满了震惊与愤怒。
  董卓自入雒以来,其行为可以说是上欺天子,中凌百官,下虐万民。
  其罪行,说一句馨竹难书也不过分。
  而后关东诸侯组成联军,只要攻破眼前的关隘,就能进抵雒阳,诛杀董贼!
  可谁能想到,胜利就在眼前的时候,董卓忽然跑路了,而且是裹挟着天子,席卷了京师财富跑路了!
  这个消息,着实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
  他们心中的震惊可想而知,也瞬间明白了林朝方才为何如此失态。
  刘备见林朝还在皱眉苦思,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对众人说道:“诸位,如今董贼欲将裹挟天子逃亡长安,我军该如何行事,大家议一议吧。”
  郭嘉率先站了起来,即将拱手说话的时候,却被田丰抢先道:“主公,决不能坐视董贼西逃。雒阳距长安有千里之遥,其间险阻关隘无数,若真等董贼把天子带去了长安,则万事休矣!”
  田丰还是那个田丰,虽然这大半年一直在种田,但脾气却丝毫没改,上来就指出了要害。
  仅一座孟津关,就把徐州大军挡在了关外,真要等他逃到了长安,这场仗根本就不用再打了。
  郭嘉也点了点头道:“元皓此言有理,嘉附议!”
  看,郭嘉都不敢吹牛逼说自己能攻到长安,足可见这里面的难度。
  “此时某又何尝不知,只是眼前孟津关如何攻破?”刘备苦笑道,“若不能攻破孟津,谈何杀到雒阳,阻止董贼西逃?”
  于是,众人又沉默了,纷纷开始苦思冥想起来。
  破关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在徐荣拒不出战的情况下,就需要更久的时间。
  可眼下最缺少的,便是时间。
  众人纷纷冥思苦想之际,一直沉思的林朝却站了起来。
  此时的林朝,眼中又恢复了清明,神色中再无一丝挣扎。
  因为,他已经做好了抉择。
  数十万百姓要保,计划也要继续实施!
  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林朝表示,小孩子才做抉择,我全都要!
  计划不行,那就修改一下。
  再不行,就再修改,修改到行为止!
  至于会不会玩砸,林朝已经顾不上了,总之他不能坐看几十万百姓被董卓蹂躏而死!
  为了这几十万条性命,林朝愿意拼一把。计划虽然仓促了一些,但未必没有成功的希望。
  做了这个决定后,林朝心中无比坦然,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只见他一拱手,向刘备说道:“玄德公,朝愿只身入关,劝说徐文耀拱手而降。”
  此言一出,众人又震惊了。
  啥,林子初准备玩真的?
  而且还准备自己撸袖子上!
  这事怕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吧!
  就连一旁静坐喝茶的贾诩,也微微皱了皱眉头。他也没想到,一向如自己一般稳健的林朝,居然要亲自去劝降徐荣。
  林子初,你到底在想什么?
  难不成,你真的甘愿为百姓而亲涉险地!
  若真是如此,某倒是有点佩服你了。但此举着实有些愚蠢……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刘备却一口回绝道:“不准。”
  就两个字,干脆利落。
  虽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谁知道徐荣会不会遵守规矩。刘备可不想自己的左膀右臂有什么损伤,哪怕这个几率很小。
  林朝再拜,眼神无比坚定道:“玄德公,朝欲入关,劝降徐荣。”
  “某说不准,就是不准!”刘备皱眉道,“子初,你饱读圣贤书,自然该知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如今咱们与董贼视若仇雠。你这一去,等若把自己性命交到了别人手上,某绝对不准你前去冒险!”
  林朝笑道:“玄德公,诛杀董贼乃万世之功,如今面前只剩徐荣这一道阻碍而已。朝此去,必为玄德公破除此阻碍。届时,大军便可长驱直入。”
  刘备摇头一笑:“子初,你的好意某心领了。某手中有刀,想要这万世之功,自会带领将士们拼杀得来,何须子初亲身涉险?”
  见刘备就是不准,林朝无奈,只得退而求其次。
  “玄德公,那朝不入城,只是邀他徐荣出城答话,如何?”
  面对林朝退一步的要求,刘备皱眉沉思许久,才开口道:“好吧,若他徐荣肯出城答话,某便准你前往,只是得带足护卫。”
  林朝拱手道:“唯!”
  话说到这里,旁边的张飞也松了口气。
  幸亏这次大哥没说什么‘此行凶险,不如让三弟替你前去’之类的话……
  ……
  散会之后,林朝当即写了一封手书,让太史慈射入对面城中。
  当太史慈领命而去的时候,恰好贾诩走了进来。
  “文和,你来的正好。”林朝开口道,“某已邀徐荣明日城外相谈,若一切顺利,还要劳烦文和去虎牢关走一趟。”
  闻言,贾诩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子初,某有一事不明。”
  “文和可是想问,某如何说服徐荣投降?”
  贾诩摇了摇头,说道:“非也,某只是不明白,子初你今日为何如此激动,甚至不惜为此改变计划?”
  听了这句话,林朝微微一愣,嘴角便露出一丝苦笑。
  “某若说自己心系百姓,不知文和可信?”
  “信,某当然信。”贾诩笑道,“只是当初你猜出董卓会迁都时,难道没想过百姓会遭兵灾牵连?”
  “这……”
  听完贾诩这番话,林朝连苦笑都凝固在了嘴角上。
  不错,自己一早就知道,董卓会驱赶着百姓跑路长安。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既然当初没早做安排,现在却打着怜惜百姓的名义去以身犯险,在贾诩看来,颇为不智。
  说得直白些,这就是又当又立,还有点自我感动的嫌疑,甚至还有些愚蠢。
  当然,以贾诩的性格,自然不会说得这么露骨。
  林朝沉默了一会,才开口道:“确实,此事的确是某欠考虑了……”
  林朝终究不是合格的政治生物,若重来一遍,他也还会这么做,只是会考虑得更加周全些。
  ……
  孟津关内,面对林朝邀约的书信,徐荣沉默许久,最终亲手回了一封信,答应明日出城相见。
  他本就非董卓的嫡系人马,所以自董卓入雒以来,纵然徐荣百般退让,还是被西凉出身的骄兵悍将明里暗里多番排挤。
  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他徐荣宦海沉浮近二十载,打压排挤早就见过不少。
  关键在于前些时日围绕卷县的几场大战,董卓被关东联军打得损兵折将,如今居然要跑路长安了。作为非嫡系人马,又被董卓派来据守孟津关,徐荣自然担心会被董卓当成弃子。
  按照如今的形势,雒阳八关最多还能坚守三个月。
  届时董卓肯定已经稳坐长安,可自己呢?
  关东联军见消灭不了董卓,攻破关隘后,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徐荣不想死,尤其不想背负逆贼的骂名去死!
  但如今形势还未明朗,自己家眷又都在董卓手上,他徐荣就算明知前路是深渊,也得一步步走向灭亡。
  也罢,且听徐州来使说些什么吧。
  ……
  孟津其实是个很奇怪的地方。
  孟津临黄河而建,在黄河以北。而孟津关则在黄河以南,据守着整个孟津渡。所以徐州军与徐荣军之间,被一条大河阻挡着。
  而这,也是刘备麾下众谋无计可施的原因。
  徐荣不仅据关而守,还据河而守,只要你敢进攻,他随时会半渡而击之。
  刘备前几次发动试探性的进攻,就是被徐荣用此法击败,甚至折损了好几千士卒。
  徐州士卒皆是北方人,不习水性,一旦溃败,士卒落入黄河中,将再无活命的机会,这也是刘备不敢大举进攻的原因。
  翌日,孟津关外。
  清晨十分,徐荣换了一身便装,在渡口前肃穆而立,目光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河水,不知在想些什么。
  按照约定,徐荣只带了两百士卒,此时正在他身后侍立。
  半晌后,差不多到了约定的时间,河面上慢慢显现一叶扁舟,后面跟着几只小船,缓缓向黄河南岸驶来。
  扁舟最前面,林朝一身白衣,负手而立,衣袖在风中摇摆。
  旁边的贾诩却不敢如此拉风,一屁股坐在船上,双手死死地拉住小舟的两边。饶是如此,他的目光依旧左视右探,竭力掩饰着内心的慌张。
  失策,失策啊!
  某就不该跟他林子初一起出来的!
  林朝看了他一眼,顿时露出了笑容,开口道:“文和,大丈夫顶天立地,竟如此畏水乎?”
  “某出身西凉,不习水性乃是理所当然,有何好笑之处。”
  贾诩很光棍的承认了,没有一丝的不好意思,手依旧死死抓着船的两侧。
  作为凉州武威郡出身的贾诩,他吃过塞北风沙,领略过草原风光,忍受过西凉苦寒,却唯独没体验过这黄河的波涛。
  呵,不愧是你贾文和!
  身为旱鸭子这种事,居然说得如此理直气壮!
  扁舟即将行到对岸,当徐荣看见林朝的时候,林朝也正好看到了在渡口等待的徐荣。
  林朝望了望天色,便开口冲贾诩笑道:“眼下距离约定时间还有小半个时辰,徐文耀却早已在此等候,足可见他心中亦有顾虑。”
  闻言,贾诩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文和,走,且随某去会会这位北地名将!”